摘要:如果說《甜蜜之家》項目最終流産,那麼這世界上一定不會出現《生化危機1》,也不會再有這個經典的遊戲系列。
引
在《生化危機1》面世後,每逢Capcom社長辻本憲三(音同“石”)接受采訪,總要說上一句:「實在沒想到,會有這麼好的銷量!」這絕非某種謙詞或套話。因為公司從上到下其實從未對這個項目抱有何種期待,但最終“成績”卻讓每一個人瞠目結舌。
▲ 辻本憲三
1996年3月22日,本作于PlayStation平台正式發售。憑借非凡的遊戲素質,迅速占領了北美、英國和日本市場,最終取得了275萬套的驚人戰績,于此同時《生化危機1》也是PS1上首個突破百萬銷量的遊戲——即索尼踏入主機界以來,平台第一款真正意義的大作。
毋庸置疑,《生化危機1》絕對是卡普空曆史中最大的“黑馬”,稱它為當時市場上最為閃耀的“新星”亦不為過。但回望遊戲開發曆程,卻鮮有人有知道它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不妨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個經典之作背後的故事。
卡普空的“絕招”自1993年起,Capcom的業績開始急轉直下。一年後,辻本憲三更是被迫下令——銷毀堆積如山的滞銷卡帶,以節省開支。消息一經傳出,股價随即暴跌幾近“腰斬”。而陷入此番境遇的起因,正是源自高層無休止的貪婪。那時,公司的當家産品是《街頭霸王2》,為了能榨幹這千載難逢商機的每一滴油水,卡普空開始了了他們的“廚藝表演”。
▲ CAPCOM高層
先是絕口不提續作的開發,要知道《街霸3》上市已是5年後的事情了。
接着大量推出《街頭霸王2》的衍生作品,在短短3年的時光中,Capcom便上市了這棵“搖錢樹”的多個版本,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街頭霸王Ⅱ·世界勇士》,俗稱“八人街霸”;
《街頭霸王Ⅱ·冠軍版》,俗稱“十二人街霸”;
《街頭霸王Ⅱ極速版》,冠軍版的改良型;
《超級街頭霸王Ⅱ·新挑戰者》,俗稱“十六人街霸”;
《超級街頭霸王ⅡⅩ·絕世高人》,再度加強的版本,增加超必殺的同時,又将最終BOSS由維加改為了豪鬼;
最後,在每一款加強版的背後,又是幾乎所有平台不間斷的移植。即使再忠誠的粉絲,也禁不起這種“狂轟濫炸”。無數同質化的《街霸》也讓格鬥遊戲市場嚴重飽和,最終摧毀了消費者的耐心。
毫不客氣的說,正是Capcom自己擊敗了自己。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大量業務骨幹開始認識到管理層的迂腐,并對未來深感無力,隻得紛紛出走另謀高就。而在這些離職的人中,有個叫“藤原得郎”的男人,最為引人注目。
▲ 藤原得郎
說到“藤原得郎”,可能大部分人會稍感陌生。但提起他主導的“魔界村系列”,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裡要特别插一句,FC《豬小弟》便是他的“處女作”。
▲ 《豬小弟》
作為研發部門的管理者,其更是參與了幾乎所有卡普空旗下遊戲的制作。在出走前夕,他剛剛提交了一份恐怖遊戲企劃——目的是重置《甜蜜之家》并将其3D化,方案很快獲得了高層們的一緻認可。
▲ 《甜蜜之家》FC版
而這款等待“新生”的FC遊戲,就是鼎鼎大名《生化危機》系列的起源。
電影《甜蜜之家》與同名遊戲上世紀80年代末,Capcom得到了一次電影改編遊戲的權力。這是一部由黑澤清導演,伊丹十三與宮本信子主演的恐怖電影。影片講述了某電視台為制作一個關于過世壁畫家間宮一郎的節目,遣一行五人來到荒廢已久的“洋館”——尋找其未被世人所發現的遺作。随着攝影師田口亮無意間打開的封印,一個邪惡的亡靈得以重現人間。
這個幽魂正是壁畫家間宮一郎的夫人。她生前因失手燒死了自己的獨子,最終精神失常。為了讓兒子在冥界有人陪伴,間宮夫人大量殺害村落裡的孩子并投入壁爐之中,最終面對憤怒村民的圍攻,她也葬身火海。或許是某種惡趣味作祟,導演将電影命名為《甜蜜之家》。
不同于絕大多數強調心理暗示的“東方恐怖”,《甜蜜之家》對于“死亡”的描述更加直白與徹底——攔腰斬斷的身體、高溫融化而掉落的肉塊與四處飛濺的體液,都讓同時期的恐怖電影相形見绌。影片上映後,很快取得了商業與口碑的雙豐收,卻也給同名遊戲的改編,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 電影劇照
第一、絕大部分影改遊戲,制片方總喜歡“指手畫腳”。而在成功電影的身上,這種現象尤為嚴重。出于保護原作設定的目的,遊戲制作方很難貫徹自己的意志。所謂再創作,反倒更像是“帶着鐐铐跳舞”。以同類型中最為成功的《王國之心》為例,SE很多微小的改動,其實都需要迪斯尼公司的首肯。
▲ 《王國之心3》
當然,筆者并非要批判這種現象。無論是制片方亦或是遊戲制作者,都是從自身角度出發,絕無對錯之分。但客觀上來說,彼此對話語權的争奪,也是讓影改遊戲無法“出彩”的主要原因。
第二、恐怖遊戲過審艱難。在當時任天堂社長山内溥的眼中,遊戲機=玩具,其目标用戶仍以孩童為主。恐怖遊戲顯然與他的經營理念相悖,所以自紅白機誕生以來,就少于這類遊戲登上FC的舞台。但《甜蜜之家》電影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強調血腥與真實。若為了應對任天堂的審查而強行修改,又喪失了自身的魅力,多少有些得不償失。
▲ 任天堂社長山内溥
彼時,身為遊戲監督的藤原得郎立刻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開發進度也一直停滞不前。如果說《甜蜜之家》項目最終流産,那麼這世界上一定不會出現《生化危機1》,也不會再有這個經典的遊戲系列。
或許是命運之神的于心不忍,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
幸運與不幸電影上映後不久,東寶電影公司便推出了《甜蜜之家》的錄像帶與LD(詳見注1),但因導演黑澤清未得到這方面的分成,其憤而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追加相關報酬,雙方随即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法務交鋒。
因卡普空并未身處這片“漩渦”之中,制片方也絕無精力再“操心”遊戲的制作,監督藤原得郎得以擺脫束縛放開手腳,甚至在開發過程中,導演黑澤清還親自為他加油打氣:「遊戲沒有必要和電影完全一樣,你不要有任何負擔。」
另一方面,任天堂與Capcom正值“蜜月期”——雙方合作愉快,高層往來密切。在多番暗中走動之下,《甜蜜之家》項目很快得到了任天堂方面的批準,可以說是“一路綠燈”。無論是公司還是藤原得郎本人都對這款作品寄予了厚望,但命運之神往往并不贈予凡人第二次機會。
不同于開發環節的好運連連,《甜蜜之家》的市場表現平平。因遊戲太過血腥和暴力,大部分歐美國家都禁售了本作。即使在母國日本,也少有玩家能夠理解遊戲那超越時代的理念。
▲ 遊戲中的死亡畫面
*注1:LD是種于1980至90年代中流行的影像媒體,主要用作存儲電影,後被VCD代替。
遊戲精神的傳遞李白有詩雲:「天生我才必有用!」
雖然《甜蜜之家》并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卻留給了後世豐厚的“遺産”,讓它們在《生化危機》系列中大放異彩。
首先,《生化危機1》中“開門”的第一人稱演繹,就借鑒自《甜蜜之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創意,它的作用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當時PS1的機能尚未得到完全的開發,同時卡普空的3D制作技術也剛剛萌芽,遊戲運行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讀盤時間。如果采用“進度條”模式,不僅辛苦營造的恐怖感會轉眼消散,頻繁的讀取也将打亂遊戲的節奏。
▲ 開門GIF
而“開門”的過程不僅巧妙的掩蓋了機能的貧瘠,還增加遊戲的緊張氣氛與代入感。筆者就曾多次被門後“貼臉”的僵屍吓到,真是痛并快樂的回憶。
其次,《生化危機1》中的物品系統也傳承自《甜蜜之家》。在這款早期的FC遊戲中,設計者便加入了“有限物品欄”的概念。稀缺的道具與緊張的“格子”,都不斷增加着遊戲的策略性與複雜性。另外,這一要素也與恐怖的運作原理不謀而合。畢竟,如果我身背無限火箭筒,随身背包中又滿是藥品,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甜蜜之家》的核心理念——探索 解密,被完美的植入了《生化危機》的靈魂之中。雖然以目前的眼光來看,這樣組合并沒無稀奇,但在當時卻絕對算得上“特立獨行”(詳見注2)。
▲ 《甜蜜之家》中的謎題
*注2:其他諸如遊戲地點、雕像謎題、背景資料收集等相同點,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紹了,還請見諒!
結語《生化危機1》于1997年被評為年度最佳遊戲、年度PS遊戲以及年度冒險遊戲。更是在2012年被《時代周刊》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百個電子遊戲之一”。
時代并沒有給予藤原得郎與《甜蜜之家》應有的成功,卻将這一切的榮耀轉移到了其“精神續作”身上,或許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補償吧。
▲ THE END
最後,文章較長,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