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第一天,人們一般會幹什麼呢?
小編想大概許多人都會在各類社交平台上發布:“3月,麻煩對我好一點”的文案并配上一張萬物複蘇的圖片……
生活會不會對你好我不知道,但小編卻是真的對你好!
2月最後一天,北京市規自委、發改委公布《北京市2022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宣布北京2022年供地計劃出爐。
90度地産360對照了去年的北京供地詳情,拆解出這4大看點,隻悄悄告訴你。
供地向副中心和多點地區傾斜
首先,從總量上看,今年北京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710公頃,與去年持平。
在最受大家關注的住宅供地方面,今年北京機會供地量為1060公頃,其中包括産權住宅用地760公頃、租賃住宅用地300公頃;産權住宅用地中,商品房用地供應下限300公頃,這幾項數據均與去年持平。
今年的北京,依然堅持推動實現主副結合、内外聯動、南北均衡發展、山區和平原地區互補發展的格局。
從供地分布來說,表現出向副中心和多點地區傾斜。中心城區的供應比例總體保持在20%左右,城市副中心和多點地區供應比例不低于60%。
具體來看,中心城區(含核心區)土地供應規模約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23%;
平原新城地區(含城市副中心)土地供應規模約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 62%,較去年提升4個百分點;
生态涵養區供應總量有所下降,土地供應總量約占總量的15%。
大興、豐台成最大居住供地規模區
在住宅用地供應方面,大興住宅用地供應量最大、居全區首位。京雄高鐵和大興機場投入使用後,也加強了大興的交通優勢。
豐台區住宅用地供應居全市第二位,41公頃均為産權住宅(含共有産權房)。
有業内人士分析認為,如果按照容積率2.5來估算,大興預計将會超過120萬平米,接近1.2萬套;豐台2022年預計新增住房面積超過100萬平米,大概1萬套。
去年猛增的供地攻勢之下,朝陽區今年住宅供應量有所放緩也在意料之中,今年産權住宅供應下限為25公頃。
看最近幾年朝陽的土地供應,住宅用地供應方面整體而言在是比較大的,三年累計供應84萬平米,接近200萬平米的建面。
此外則是受冬奧會利好及首鋼園區搬遷發展影響的石景山,住宅用地小幅放量,産權住宅供應下限為24公頃。
東西城依舊無住宅用地供應計劃
毫不意外的是,東城和西城依然無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東城區計劃供應3宗商服用地,西城區供應地塊為2宗商服用地,可能用于增加小型商業來完善周邊配套。
搞事業還得看海澱。今年,海澱研發用地供應38公頃,在各區中位列第一,商服用地也有16公頃。宇宙教育中心海澱似乎也打算牢牢地把“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這個标簽焊死在身上。
此外,與去年14公頃的宅地供應計劃相比,海澱今年宅地供應下限是11公頃。
不得不提的還有崛起的亦莊新城。今年,亦莊新城工業用地的供地計劃是108公頃,而全北京工業用地的供應計劃是230公頃,幾乎占了全北京工業用地一半量的亦莊,更加堅定了制造業産業的發展道路。
此次南城總體的供應量也甚是兇猛,去年南城土地供應量占比約達33%,今年占總供地則達到了42%。其中,大興依然是供地“富翁”,今年供地218公頃。
除了産業落地聚焦南城以外,住宅用地也供應量也數一數二,幾乎占了全是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4成!
在高不可攀的神級樓市東西城區與海澱區均無指望的時候,關注一下南城的發展,也是未來北京購房者值得關注的新方向。
“集租房”變“保租房”
與2021年的供地計劃文件相比,“公租房”供應大幅減少,“保租房”的供應大幅增加。
其中,“公租房”供應土地面積從2021年的150萬減少到了67萬,相比去年減少近5成;租賃住宅用地的“集租房”變成了“保租房”,提高到了233萬平米。
不難看出,保障性租賃住房已經取代公租房成為租賃市場的主力了!
那麼什麼是“保租房”?保租房也就是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去年提出的一種租賃住房。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保租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與傳統公租房相比,保租房準入門檻更加寬松,沒有年限限制,可循環租住,對于青年群體和新北京人更加便利和友好。
在“保租房”規劃方面,海澱、朝陽、通州、亦莊等區域的保障性租賃房供應量均大于宅地供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