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心髒”,一架性能優異的戰鬥機,離不開航空發動機做支撐,這也是我國此前不惜花大資金也要将馬達西奇航空公司的股份購買的主要原因。别看航空發動機的個頭不大,但是其制造技術可以說位居所有工業産品前沿,甚至比核武器還要更考驗技術。長期以來,航空發動機技術被美俄等國家牢牢把握,我國的起步相對這些國家來說晚太多,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航發與美俄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縮小,目前也與美俄兩國并稱為世界三大航發巨頭。
其中坐在航發巨頭首位的當之無愧是老美。如果要從美國的衆多航發中挑選一個作為代表的話,那麼一定是F-22戰機所使用的F-119-PW-100發動機。美國一共有了将近20年的時間才研發出這款發動機,而F-119-PW-100的表現力,也沒有讓美國人多年的心血白費。F-119-PW-100采用了三級風扇和各種高強度的材料,的最大涵道比達到了0.3,最大推力達到了156千牛,換算為噸就是16噸,推重比在10-11.5之間,當之無愧的位居世界發動機榜首。
航發排名第二的國家就是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了。俄羅斯在航空發動機上經驗十分豐富,從前蘇聯時期開始,俄羅斯就不斷緻力于航空發動機的研究,其中代表性作品則是蘇-27所使用的AL-31F。AL-31F的最大推力達到了13.2噸,使用壽命可達到驚人的1000小時。不過與美國的F-119-PW-100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因此隻能屈居美國之下。
在我國國産航發中,最知名的當屬渦扇-10太行發動機了。這款發動機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立項,運用了我國1982年從美國進口的CFM56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機技術,如今裝備在殲10C、殲11以及殲15上面。它的最大推力為13噸左右,不過壽命和結構卻優于俄羅斯的AL-31F。雖然我國的航發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與俄羅斯之間的差距卻在慢慢縮小,相信在我國的不斷努力下,國産航發終有出頭之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