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出家人”=“和尚”嗎?
對于出家人
很多人都會
稱其“和尚”“大師”等
然而哪個稱呼才是合适的?
是所有出家人都能被稱為“和尚”嗎?
如今“和尚”這個詞常用來指代出家男衆,甚至有時還帶有一些戲谑的成分,殊不知這是和原來的詞義不合的。“和尚”這個名稱并不是每個出家僧人都能被稱呼的。
依照佛教之律典,出家的佛弟子可以被分作以下幾類:
01
初出家的,叫沙彌(女性稱為沙彌尼),意思是勤加策勵,息惡行慈;
02
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女性稱為比丘尼),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
03
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範師,梵語叫做阿阇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
04
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博士,梵語為邬波馱耶或邬波遮耶,翻為“依學”,依此人學戒定慧故。
印度古稱“吾師”為“烏社”,轉音為“和社”,即“和尚”。
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和尚;
05
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
06
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綜上,“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才能夠稱和尚,且這個稱呼并不限于男子。
而另一個我們常常聽到的稱呼“大和尚”,則又是專門對于寺院方丈的尊稱。
如果是女衆寺院的方丈,可直接稱呼某某尼和尚或直接稱呼某某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