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嘲笑孔乙己? 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作家吳德風撰寫的文章《一支小雨傘》,涉嫌抄襲作家趙川撰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台灣老兵口述曆史》一書中的部分内容澎湃新聞比對發現網友反映屬實,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為什麼要嘲笑孔乙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作家吳德風撰寫的文章《一支小雨傘》,涉嫌抄襲作家趙川撰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台灣老兵口述曆史》一書中的部分内容。澎湃新聞比對發現網友反映屬實。
抄襲現象在文藝界、學術界屢見不鮮。同樣屢見不鮮的是,被指抄襲者一開始總是不同程度地“嘴硬”。比較典型的是于正、郭敬明,在時隔多年、被聯合抵制後才選擇道歉。最近,美女畫家、青海省美協主席王筱麗也是如此,在“複印式抄襲”醜聞持續發酵幾日後,才承認抄襲了馬寒松。
吳德風也是深得孔乙己“竊書不能算偷”之“真傳”。吳德風稱,《一支小雨傘》是自己的原創,但借鑒了《台灣老兵口述曆史》一書中的故事。這篇文章不涉及金錢,是把老兵潘銀堂的愛情故事和大家分享,談不上洗文,涉及的文章他會删掉。吳德風還表示,《一支小雨傘》獲得的獎項榮譽他會申請取消掉。
一邊口口聲聲堅稱涉事文章系“原創”,一邊删除文章、申請取消獎項榮譽,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作為頂着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黃梅縣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諸多頭銜的作家,抄襲和借鑒難道真的傻傻分不清?
事實上,從媒體報道看,和其他抄襲者類似,吳德風的抄襲行為肉眼可辨,普通網友都能識别出來。不管涉不涉及金錢,也不管老兵故事該不該被分享,抄就是抄、偷就是偷,做人和作文都不能太孔乙己,何必玩老掉牙的文字遊戲?
接二連三的抄襲事件說明,對原創的保護遠遠不夠,整個文藝創作環境需要以刮骨療毒的方式進行淨化、整頓。
本次事件中,涉及的評獎機構——《海外文摘》雜志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不能失語。今年2月,《科幻世界》銀河獎征文作品《無主》被曝抄襲後,《科幻世界》第一時間發表緻歉聲明,取消涉事作品的稿費和評獎資格;3月,王筱麗抄襲事件被報道後,相關部門、單位随即作出“停職停籍”的決定。《一支小雨傘》是否構成抄襲、該如何處理,相關方面要給出一個明白的說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