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10:59:47

  本文系作者奇隆聊時尚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們現在把剪頭發叫做“理發”,但在我小的時候人們更習慣把它稱為“推頭”。那麼在古代,人們是不是也會理發呢?從前人們理發都使用什麼工具?有沒有什麼奇特的規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古人理發的事情。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古人會理發嗎?《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裡講的是不要輕易毀傷頭發,并沒有說不能修理頭發。其實古代人特别重視毛發的修理,據說漢代就已經有了職業的理發匠,使用類似剪刀的工具為人理發,到了南朝時,貴族子弟們很注重自己的外貌,經常需要削發面那時已經出現了專職的理發師。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1)

  《孝經》繪畫

  “理發”這兩子古已有之,至于它的起源,有人說源于唐代,也有人說源于宋代,沒有定論。宋代時理發已經形成了一個行業,叫“淨發社”。到了清代,理發更是盛行,最常見的是剃頭挑子。挑子一邊是三層的小箱子,一邊是燒熱水的炭爐,服務的對象隻有男人。在當時,理發和吃飯、看戲一樣,都具有放松休閑的功能,因此也成了老百姓之間請客的一種方式。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冬至時。冬至是北半球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白天最短最長一天。我國商周時期的人們根據冬至之後白天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的現象,把這天作為新年的開始,其實就相于現在的春節。雖然後來實施夏曆,春節成為一年的開,但冬至依然深受人們的重視。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2)

  冬至

  古人認為從冬至這天起氣上升,預示吉祥,應該特别慶賀。在民間老百姓把這天叫作“亞歲”,認為它的重要程度比春節,還下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的習俗,有些是你可能知道的,比如冬至之後人們會開始數九,就是在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圖上每天畫上一筆,等到畫滿八十一畫,春天就到了,也有些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比如古時候人們為了迎接新年會置辦新衣服,也會把舊衣服重新整理整理,用香料一熏,幹幹淨淨過個年。對了,要特别說明的是,在古代冬至前後,官員們是要放假的,民間也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3)

  九九消寒圖繪畫

  在古人的認識裡,冬至這天陽氣剛剛萌生,還非常的微弱,所以就需要保護這些陽氣,最好的辦法就是“養”—邊關休戰,商鋪歇業,皇帝更是要在這天好好休息靜養身體,百官也不用去上班幹活兒了。但“靜養”并不等于什麼也不做,大概到了魏晉之後,朝廷會在這天行盛大的典禮,皇帝要接受各國使臣和文武百官的朝賀。有時,身在外地的大臣還要在這天給皇帝寫信祝賀,而且需要用心地選份特别的禮物送給皇帝。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4)

  典禮

  那老百姓之間要送什麼禮物嗎?在古代很多注重養生的人的眼中,這天我們的身體也是需要靜養的。實際上,這天更是個團圓的日子,在冬至的前夜,人們會熱熱鬧鬧聚在一起,飲酒聊天兒。人們也會利用日走親訪友,相互祝賀新年。既然是去祝賀的,自然能兩手空空,要很用心地準備禮物。冬至時,親友之間的禮物大部分都是應景的點心等食物。古時還有個很特别的冬至風俗,那就是晚輩會在這天長輩送新鞋和新襪子,甚至還有臣子向皇帝進獻鞋的儀。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習俗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取的是“迎福踐長”的意思一是迎接新年,送上祝福;二是冬至之後白天越來越長,以此祝願皇帝能夠更加長壽。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5)

  飲酒繪畫

  現在在某些地區還沿襲着類似的習俗,大部分是女孩子給舅舅和姑姑送鞋送襪子,也有說是婦女送鞋襪給公公婆婆的,取的都是祝福長壽的含義。不論是送給舅舅姑姑,還是送給公公婆婆,其實都表達了尊老敬老。有人認為,這個習俗也有更實際的作用,冬至過後天氣會越來越冷,晚輩及時給長輩送上新鞋,可以幫助老人更好地過冬。也有人認為,進獻鞋枺的禮俗意義可能更大些。

  古人是披發還是束發(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6)

  鞋枺

  這天開始,白晝日漸變長,陽氣日漸興盛,穿新鞋襪在陽光下多走走,可以驅邪迎福,長久健康。後來,在有些地方,這個習俗還發生了變化,成了舅舅和姑姑這樣的長輩來給外甥等晚輩送鞋送帽呢。

  參考資料:

  ·《孝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