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清明節飲食有什麼講究

清明節飲食有什麼講究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0 03:51:04

清明節飲食有什麼講究?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清明将至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通常是在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今年的清明也不例外清明是農曆24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民間極為重視的以親情為主題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掃墓祭祖與踏青這兩大傳統自古傳承,至今不辍舊時,清明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吃魚、不能買鞋、不能借錢等,此外,清明在飲食上也格外有講究,很多清明的吃食都有為子孫後代祈福祈壽之意,故流傳至今清明要吃哪些傳統食物?趕緊了解一下:清明将至,無論貧富,記得吃6種食物,寓意全家無病無災好運常伴,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清明節飲食有什麼講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清明節飲食有什麼講究(清明将至無論貧富)1

清明節飲食有什麼講究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清明将至。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通常是在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今年的清明也不例外。清明是農曆24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民間極為重視的以親情為主題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掃墓祭祖與踏青這兩大傳統自古傳承,至今不辍。舊時,清明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吃魚、不能買鞋、不能借錢等,此外,清明在飲食上也格外有講究,很多清明的吃食都有為子孫後代祈福祈壽之意,故流傳至今。清明要吃哪些傳統食物?趕緊了解一下:清明将至,無論貧富,記得吃6種食物,寓意全家無病無災好運常伴。

第一種清明傳統食物:青團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清明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時候過清明節,人們無論貧富,均不舉火為炊,隻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物,青團就是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

青團又叫青團子、清明果,因其碧青油綠的顔色而得名。老人們說,清明吃青團除了有紀念先人的意思,還寓意着一年都有健康和好運相伴。現在看來,這樣說頗有幾分道理。

青團是用艾草攪打成青汁後揉面制作而成的。俗話說:清明前後吃艾草,一年四季不生病。潮濕多雨的清明時節,人們的抵抗力普遍偏低,此時正是吃艾草的好時候。艾草不僅含有蛋白質、維生素、鈣和鎂等營養成分,順應時令吃些艾草還可以去潮氣,提高免疫力。

如今,人們用青團掃墓祭祖的傳統已日漸淡化,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也是清明出遊踏青蕩秋千時不可不嘗的特色小吃,咬一口滿滿都是春天的味道。

第二種清明傳統食物:艾餃

常言道:“清明食艾,無難無災”。清明時節,每家都要準備一些艾草。用新鮮的艾草可以做出很多美味,除了青團、艾粄、艾葉粑粑以外,艾餃也是很常見的一種傳統時令美食。

清明節吃艾餃是江浙一帶的傳統。清明為什麼要吃艾餃呢?清明時節,天氣轉暖,此時萬物複蘇,害蟲和細菌大量滋生。在耕地裡勞作時,很容易被害蟲叮咬。艾葉有一種濃烈的香氣,有驅蟲的作用。久而久之,清明節氣食艾餃就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習俗。人們希望以這種形式驅邪避禍,趕走不好的東西,也希望吃了艾餃以後,可以給全家人帶來好運,子孫不生災禍,平安順遂。

艾餃的做法不難,将鮮嫩艾葉煮汁,再與糯米粉和粘米粉揉面制成餃子皮,包入甜味的白糖芝麻餡,抑或包上筍、香菇、鮮肉、蘿蔔腌菜等做成鹹口的。捏成海燕狀的餃子,蒸熟即可。

第三種清明傳統食物:五色糯米飯

每年清明節,廣西壯族、布依族、苗族等各族人民家家戶戶都有制作五色糯米飯的傳統,以作祭祖和當令吃食之用。五色糯米飯因呈黑、紅、黃、白、紫5種顔色而得名,又稱“烏飯”、青精飯或花米飯。當地人将其視為吉祥順遂、平安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

制作五色糯米飯,除了白糯米之外,還需要準備4種植物染料:楓樹葉(黑飯葉)、紅藍草(紅飯葉)、紫蘭草(紫飯葉)、黃姜(或密蒙花)。提取它們各自不同的彩色汁液,将糯米浸泡上色,蒸熟的五色糯米飯晶瑩透亮,多彩豔麗。食之清香四溢,味道香醇回甘。難怪就連唐代詩人杜甫也為之寫下“豈無青精飯,使我顔色好。”的佳句。

五色糯米飯不僅是一種當地美食,在清明當日食用更是一種儀式和傳統。相傳,清明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無病無災。當地人還以糯米飯的顔色是否豔麗,味道是否香甜作為評判家中女主人心靈手巧的标準。清明節天還不亮,各家的婦人們便将浸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籠裡,用細火慢煮。煮好以後,孩子們手中拿着自家的糯米飯團,比試着誰家的五色糯米飯顔色更斑斓,味道更清香。

第四種清明傳統食物:馓子

清明節吃馓子,是老北京人過清明節的一種傳統習俗。馓子是一種油炸面食,古時叫“寒具”。古書中記載:“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撚成環钏形……入口即碎脆如淩雪。”馓子是用面粉、雞蛋加鹽或糖,搓成細條,油炸而成。它形狀精巧細緻,口感酥脆,老少鹹宜。别看馓子并不起眼,可在過去,如此酥脆美味的食物可不是你想吃就吃的,要在看望老人,瞧瞧孩子時才會稱上幾斤馓子呢。

馓子也是清明節的“專屬”吃食,傳說春秋戰國時期,從清明前兩天開始,人們就提前油炸好一些環狀的面食,方便食用和攜帶,這就是清明吃馓子的雛形。在北方,清明節臨近時無論城市或鄉村,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金燦燦的馓子,空氣中都飄溢着油香,使人不禁饞涎。總聽人說:清明節吃馓子,金燦燦的馓子,嚼着驚動十裡人!

“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宋代蘇東坡就曾這樣描述過馓子。清明節吃馓子不僅因為它美味解饞,還因為馓子諧音“散子”,老一輩人認為,清明節吃馓子是希望家族開枝散葉,人旺家旺,家肥屋潤,生活富裕。

第五種清明傳統食物:雞蛋

每年清明時節,老人們一大早就會去河邊的柳樹下折幾枝柳條插到大門口,然後煮雞蛋給孩子們吃,清明為什麼要插柳條在門口?又為什麼要吃煮雞蛋?民諺曰:清明不插柳,家敗子不興。插柳是為了祈福避災,而煮雞蛋是為了希冀好運常相伴。

清明吃雞蛋,稱為吃“節蛋”。 老一輩人認為,無論家裡有錢沒錢,清明節都要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同樣起源于清明時節吃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清明不生火做飯這幾天的食品儲備。

此外,清明踏青郊遊,熟雞蛋也是方便攜帶的食物。清明前,人們會将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并塗上各種顔色,稱“五彩蛋”,人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裡,順水沖下,等待下遊的人争撈而食,以求子納祥、圓圓滿滿。

還有些地方有這樣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留下,象征“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出人頭地。

第六種清明傳統食物:清明螺

俗話說:“清明螺,賽吃鵝。”清明螺即田螺、螺蛳。田螺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适量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清明時節,休眠的螺蛳紛紛從泥土中爬出來,非常易于捕撈,螺肉肥美鮮香,腥味很小。而且此時的田螺還沒有“結籽”,所以清明是一年當中非常難得的田螺賞味期,正可謂“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過了四月之後,螺蛳殼中就會有小螺蛳了,口感和營養無法和清明時同日而語。

江南一帶有清明吃螺蛳的習慣,杭幫菜圖書《廿四節令菜點》中記載,清明時令蒿菜、螺蛳、鲥魚、荠菜......醬爆螺蛳也成為當地清明時節的代表菜肴。這天用針挑出螺蛳肉食用,謂之“挑青”。并且人們會在夜晚之時,将吃完剩下的螺蛳殼抛到屋頂,用屋瓦上發出的聲響吓跑老鼠和黴運。

田螺的寓意也十分美好:螺諧音“羅”,有收羅、聚集之意,所以田螺有廣納财富的好意頭;田螺的殼循環往複,古人認為它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另外,吃田螺時要剝殼食肉,有“食心(新)轉運”之意,人們希望通過吃清明螺的習俗驅除邪氣和晦氣。

清明将至,無論貧富,記得吃6種食物,寓意全家無病無災好運常伴。“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從南方到北方,雖然食俗不同,但是意義是一樣的,都是追思逝去的親人,并為子孫後代祈福。除了以上提到的6種清明傳統食物,還有的地方清明要吃暖菇包、子推馍、薄餅、潤餅菜等等,您的家鄉有哪些清明美食呢?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