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時習之,原來是這個意思,你感到“悅”了嗎?
我們今天來重新來學習一下這句“學而時習之”,深刻的理解一下,簡單的翻譯隻是為了應付考試。
我們逐字來學習,“學”在古人的理解裡是“效”,就是模仿的意思,模仿的是什麼呢?古人的理解是“為人之道”,我們現在一般理解為知識性的學習,這是有區别的。效仿先人的行為,大緻是這樣的理解。但是在王陽明看來,這是效之于外,更應該“先覺”,悅之我心。
“時習”應給怎麼理解呢?是“在一定時候”還是“時常”合适呢?因為我們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對這個詞不能簡單地說哪一個就是絕對的正确了,隻能說場景之下更合适一些。“習”這裡不用多說了,還是古人的解釋更合理一些,“鳥數飛也”。就像鳥練習飛翔似的,立刻形象了許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一句說的是初學時的體驗,學習時一件愉快的事情,可是我們現在卻很少有這種體會了,往往會成為一種任務,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或者為家人的期望而去做的一件事。
其實,如果仔細體會的話,不難發現,古人是在學習之後是要進行實踐的,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便是一種實踐。在文學史上,不少詩人都是行萬裡路的“實踐者”,要走遍祖國的大好山水。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要見一下“世面”,說到這裡,估計就不會那麼痛苦了吧?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學的這麼辛苦的原因了吧?隻被圈在了教室裡,被圈在了課本上,根本沒有時間,也不會被允許,家長老師也不會允許學生有太多的“實踐”,這或許是學生學得這麼辛苦的原因吧?感不到“悅”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