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雖然文學價值不算高,但也算是開了将武俠和言情融為一體的先河。安公子和俠女十三妹的婚禮上,一隻“用紅絨紮着腿,捆得他噶噶的山叫”的鵝很吸引眼球,讓十三妹很是疑惑。作者特意解釋:“這奠雁卻是個古禮。奠,安也。鵝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這段關于鵝的來源解釋确實無誤,被人稱為“戰鬥力爆表”的家鵝正是野雁馴化而來。瑞典童話《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家鵝和大雁一起飛遍全國,開啟了尼爾斯的一段奇妙之旅,也是雁鵝原本同源的佐證。
早在周朝,雁就出現在婚禮上了,男方要向女方贈送雁作為求婚禮物,後來由于越來越不易捕捉真大雁,才漸漸改為假雁或是鵝。雁是一種對配偶忠貞的鳥類,元好問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就是寫給殉情的雁的。同時雁有着“與日進退”的南北遷徙習性,被稱為“陽鳥”,也被認為象征着陰陽調和。在北方繁殖、飛向南方越冬的雁,就像是做客後歸去一樣,所以也有了“鴻雁來賓”的習語。
湖南衡陽有雁回峰,乃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傳說大雁飛到那裡便不會繼續向南了,衡陽因而有雁城的别稱。柳宗元過衡山,曾留下“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的詩句。與之對應的則是山西的雁門關,古人認為是大雁北飛的終點,其實,它們可以一直飛到西伯利亞。為了減少阻力、持久飛行,也為了群體更好地協作,群體飛行的大雁在空中整齊地排成“人”字或“一”字的形狀,古人稱之為雁陣。
大雁一般生活在水邊植物茂密的地方,漢朝人觀察它的習性,将雁捕魚的形象模拟成了照明的燈盞,現在已經發現了多個造型類似的雁魚銅燈。海昏侯墓出土的銅燈也是一隻雁站立的造型,張大嘴叼着一條魚,魚和雁背之間連接的部位是可以開合的燈罩,雁背上馱着可以轉動的燈盤。雁的脖頸、身體和燈都可以拆卸,便于擦洗。雁身内部空心,使用時裡面裝一些清水,在燈點燃時,産生的油煙上升,進入雁嘴後沿着脖頸通入雁身,被水吸收,可以防止煙霧騰騰,污染空氣。觀看銅燈工作原理時,忍不住會感歎古人的智慧。
或許正是大雁善于長途飛行的特點,古人賦予它能夠送信的神奇功能。蘇武被困匈奴十九年,漢朝使者談判時遭遇阻撓,匈奴謊稱蘇武已死,使者得知真相後,用了一計,說皇帝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發現雁腳上系着蘇武的信,說明他還活着。人們在感歎蘇武的氣節之餘,也将“鴻雁傳書”的典故寫進詩文中。“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雖然現實裡大雁并不能送信,但在月明的秋夜,看到它們飛翔的身影,總會讓人産生思鄉之情。
來源: 今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