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氫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取的氫,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之一,既可以氣态形式使用,也可轉化成綠氨,用于鋼鐵工業、化肥生産和煉油業。近年來,作為一種适合遠距離交易的可再生能源介質,綠氨成為衆多國家和跨國公司能源轉型戰略中争相發力的新熱點。然而,受制于統一量化評價方法的缺失,其資源與環境綜合影響,及可持續性仍然是一個謎。
近日,這種“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取得研究進展,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結果表明,提高礦物和淡水的利用效率與回收率,是确保“綠氨”可持續性的關鍵。
據悉,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被與景觀生态學研究組與日本國立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林彬勒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綜合評價各種資源消耗、排放和環境影響的“生命周期評估-能值評價(LCA-EME)”整合研究方法,并應用于澳大利亞-日本客運交通綠氨遠程耦合系統的資源與環境影響評價案例研究。
研究圖片
研究結果表明,從化石能源向綠氨能源過渡,可減少運輸系統30%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10%的溫室氣體排放;但作為權衡,對應的能源和礦産資源的總能值消耗将增加2.03倍。同時,對人體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末端環境影響将提升1.56倍;而且這些資源與環境壓力的增大均主要發生在綠氨的生産國家(地區)。“内化”綠氨遠程耦合系統“外部”資源壓力及其末端環境影響,提高礦物和淡水的利用效率與回收率,是确保其可持續性的關鍵。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岚 通訊員 周飛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