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哥
職業: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
入駐平台:今日頭條、抖音
昵稱:胃腸醫生楊景哥、減重醫生楊景哥
代表作:佛系網紅,除了每周定期直播一場,頭條号、抖音号更新得随性,佛系。但即便如此,在戳中大衆痛點的減重、胃腸疾病領域,也有近30萬粉絲。
楊景哥有很多有趣的玻璃獎杯:2020百度健康直播影響力人物前50強、醫聯媒體2020年度健康科普先鋒、今日頭條2019年金處方獎最具成長力創作者、頭條防疫專家團……這些勳章似乎昭示了他是一個成功的新媒體創作者,但聊到“網紅”醫生,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卻是——“順其自然”。
他叫@減重醫生楊景哥,也是@胃腸醫生楊景哥,這份新媒體副業他想要“順其自然”,但一周一次的健康科普直播他從沒落下,微頭條上他也時常分享文章,堅持了3年。
他從不想要“爆火”。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絕。
“佛系網紅”累積了近30萬粉絲
醫學,對楊景哥來說本是一條“被安排”的道路:年少時,父親覺得他文靜,适合做一些像醫生一樣,必須專心的工作。
2007年研究生畢業至今,14年間,他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現在一周要出半天胃腸外科的門診,半天減重門診,加起來每周要見近100個病人;剩下的時間,幾乎都在手術室裡,3月份他做了60台手術,除去休息日,平均每天做了3台手術。
他還清晰地記得拉開新媒體創作者身份序幕的日子,“是2018年,打世界杯那年的5月份,我開通了今日頭條的賬号。第一篇文章是全國戒煙日寫關于戒煙的科普,一篇簡單的短文,但有不俗的閱讀量。”原來自己說的話能得到這麼多的反饋。
最神奇的是一場減重手術後,拍攝的一條脂肪肝科普視頻,簡短的、配樂诙諧的小視頻。當時開車去外地,出發時的閱讀量不大,到休息區時已開始直線上升,抵達終點時,看到的已經是幾何倍速增長。“那種感覺很奇妙,像極了細胞分裂。”
三年過去,他在抖音和今日頭條平台上共累積了近30萬粉絲,手術、門診量,也得到了實際的提升。對于“網紅”,他并不排斥這種稱謂。“隻是我覺得自己對比其他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來說,還有很大距離。我也不太喜歡競争,所以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
除了一周一次的科普直播之外,他在今日頭條跟抖音上的更新都沒有一個固定的頻率,“遇到有趣的,或覺得有警示作用的案例才會記下來去發,不會強求自己去做。”
在線上、線下自由切換
這條“網紅”科普之路上的某些時刻,給楊景哥留下了很深的記憶。“(2018年)世界杯那一年的一場比賽,我看到了一個很胖的足球運動員。好奇一查,發現他是那一屆最胖的運動員,BMI近30,就寫了一篇關于這個的微頭條。一晚上過去竟然有50萬的閱讀量。”
自己的東西有人看,楊景哥覺得大概是“戳中了現代人的一些痛點”,或者是“視頻的整體呈現比較有趣”。作為醫生這些流量帶來的最直觀的東西,就是減重代謝科手術病人的增多。“去年減重中心做了500多台手術,我參與的有100多台,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新媒體了解到我們才來的”,這給了他莫大的鼓勵,“也許是發出去的東西足夠科學,才有這麼多患者信任我們。”
楊景哥說,他今後還是會随性地去當這個“網紅”醫生,當作自己的一個興趣堅持下去,其他的就“順其自然”。
@胃腸醫生楊景哥隻會是醫生楊景哥一天的1/24,而剩下的23/24,他都活在現實的醫療世界裡,在門診室診療病人,在手術室專心緻志,将大部分的自己,留給真實的病人,留給真實的醫院,和它不絕于耳的嘈雜聲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