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書真富貴;
無事小神仙。
宋真宗曾有《勸學文》雲:“家富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随,書中車馬多如簇……”宋代王荊公的《勸學文》也說:“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愚者得書賢,賢者得書利。隻見讀書榮,不見讀書墜。”上聯即由此引申而來。
有書之所以富貴,是因為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可以變人氣質,養人精神。在舊時,可以學而優則仕,在當今亦可提升人的素質,轉化為知識經濟。正是:富不讀書縱有銀錢身何貴,貧而好學雖無功名志氣高。
下聯出自宋代魏野《述懷》:“有名閑富貴,無事小神仙。”心無愁煩之事,則心怡神泰,百體安和,近于神仙境界。
02
閑居足以養老;
至樂無如讀書。
上聯的“閑居”不是如孔子的避人獨居,而是安閑居家,如陸遊的“閑居寂無客,柴門晝常關”。居家要安閑,不要怅然若失,無所事事,操閑心,生閑氣,自尋煩惱,而應自覺讓自己體靜心閑,頤養天年。總之,能閑居就足以養老。
下聯出自《史典·願體集》:“至樂無如讀書”,最大的樂趣就是讀書。南宋翁森有《四時讀書樂》:“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讀書的樂趣,常常妙不可言。所謂“精妙處,忍不住擊節叫好;傷感處,止不住眼淚婆娑;激憤處,耐不住拍案而起;諧趣處,憋不住啞然失笑”,不親身體味,是難于感受其樂趣的。讀書要不受拘束,沒有功利要求,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讀多少就讀多少,完全由自己的興趣來決定。在書裡修身養性,純淨的書香味,每天都會帶來好心情。清人張潮說:“有工夫讀書,謂之福。”讀書的享受,在于好書的醍醐灌頂,通體舒泰,使人覺得是一種做人之福。
03
知足心長樂;
無求品自高。
此聯明白如話,淺顯易懂,但底蘊很深。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到侮辱,知道休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可以長存下去。上聯即由此化用而來。知足之人,就不會以利自累,也不會為勢利所誘,能“體道同德,絕名除利,立我于無”,心裡總是快樂安定的。
俗諺說:“人不求人一般高,人要求人得彎腰。”所謂“無求”,是指不貪求或無求于人。《詩·邶風·雄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大意是不嫉妒不貪求,那還有什麼不好的呢。
全聯是說,心裡安适快樂是由于自己知道滿足;自己品格高尚,能自尊自貴是因為沒有貪求或無求于人,故無求品自高,“無求覺身貴”。
04
達人知足,一榻已自恬如;
昧者多求,萬鐘猶不滿意。
此聯選自清代石成金《傳家寶·聯瑾》。
“達人”,指通達事理與豁達豪放的人。明代徐渭《自浦城進延平》詩:“循理稱達人,險難亦何感。”大意是說達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也不憂愁和哀戚。“恬如”,安然、泰然。
上聯謂通達事理而豁達豪放的人,在生活上即使一榻之地也感到安然。得亦不喜,失亦不憂,處之泰然。
相反,不明事理而好貪求的人,即使有豐富的糧食和優厚的俸祿,也不感到滿足。顯然,前者常樂,後者多憂。
05
入戶問家聲,禮樂詩書孝悌千秋歲;
卷簾看春色,椿萱棠棣芝蘭滿庭芳。
椿萱:椿,落葉喬木,傳說大椿長壽,古人喻指父親;萱,草本植物,傳說可以使人忘憂,喻指母親。兩者合稱即代指父母。
棠棣:也做常棣,《詩·小雅·常棣》篇,是一首叙述兄弟應該互相友愛的詩,後常用以指稱兄弟。
芝蘭:芝和蘭是兩種香草,今泛指優秀子弟和姐妹。
此聯意思是:入戶問家世聲望,奉行禮樂詩書孝悌,世代相傳,使千古不朽;卷簾看滿園春色,父母兄弟及優秀子女和睦相處,一派生機。
06
誦鼎上詞,常願景行正考父;
任天下事,可能遙揖範希文。
鼎上詞:鼎上刻鑄治國之道以教育後人。《灌園記·王蜀論谏》:“要知滿損觀欹器,欲識盈虧誦鼎銘。”
景行:猶景仰。
正考父:子姓,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宋湣公(子共)的玄孫、孔父嘉的父親、孔子的七世祖。
遙揖:遙,遠;揖,拱手為禮。
範希文:即範仲淹,字希文。
此聯意謂:誦讀鼎銘,仰慕正考父的高尚德行;報效國家,學習範仲淹的志遠才高。
07
行道有福克勤有繼;
居安思危在約思純。
行道:行其所學,為之行道。
在約:在,居于。約,貧困、簡要。
思純:純,好、大。思純,想到好形勢。
此聯意思是:學以緻用才是有福,能勤勞才有發展;在安全時要考慮到危險,貧困之時要想到好的發展形勢。
08
志欲光前惟是讀書教子;
心存裕後莫如勤儉持家。
這副對聯的大緻意思是想為祖宗增光,必須教子讀書;要造福後代,最好的辦法是勤儉持家。
09
克儉克勤思其艱以圖其易;
是彜是訓言有物而行有恒。
克勤克儉:能節儉而又勤勞。《尚書·大禹谟》:“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彜訓:日常的訓誡。
對聯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既要節約又要勤勞,做任何事情先想實施的艱難與克服的辦法,然後努力去做才能做好;日常行為要規範,不要說空話,多幹實事,而且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10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樂觀時變;
商品為輕商德為重審世誠為。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滞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也用來表示自己的志趣、見地與他人不同。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别人不要的我要過來,别人要的我就給予,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适時調整營銷策略;商品是次要的,商德是主要的,要誠實守信,合法經營。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