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保質期看成是食品變質而無法食用的界限。然而,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歐盟國家計劃取消部分食品如幹面、大米和咖啡等的保質期。因為歐盟的一份報告指出,每年因此浪費的食品多達8900萬噸。專家表示,保質期不是面包、餅幹等食品的最後期限,判斷“過期食品”能否食用是有學問的。
保質期≠最後可食用時間,但存放時間太長會影響口感
很多人将保質期等同于最後可食用期限,一旦超過就直接丢棄。
對此,營養專家指出,保質期的定義是“産品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在保質期内,商家要對産品的質量負責,所以建議大家在保質期内食用,但保質期不是認定食物是否變質的唯一标準。在保質期内,食物也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過早變質,例如包裝開封後,保質期将縮短;超過保質期,食物也不等于肯定變質、不能吃,這需要自己進行判斷。
據介紹,保質期不等于最後可食用時間。在保質期過後,一些食品從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質可能有某種程度的下降。如冷凍食品過期後,緻病菌可能沒有超标,煮後吃下去也沒有造成不良反應,但由于存放時間太長,風味、口感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味道不新鮮,維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可能發生輕微氧化。
當然,要想知道某種食品過了保質期,究竟還能不能食用,需要自己去判斷,就請專家教一些小竅門吧。
主食類
面包的保質期一般為3-7天,過了保質期,如果僅僅是發幹,可以做成面包渣吃,如果長黴、發酸就不能吃了。饅頭的情況和面包相近,如果黴變有灰斑,就應丢棄。餅幹含水量少,如果是密封包裝,保質期一般一年以上,隻要不漏氣、受潮,即便過了期,隻要味道沒變化一般還能吃。
牛奶及奶制品類
過了保質期的牛奶,如果呈現稠而不均勻的溶液狀,或有凝塊或絮狀物,就要扔掉。在夏天,即便看上去正常,也要煮一下試試,如果煮開後産生凝塊,說明細菌超标,就不能喝了。奶粉沒有水分,保質期較長,過期時間不長,隻要沒有顔色發暗,肉眼也無可見的雜質或異物,沒有出現陳腐味、黴味、哈喇味等,就還可以吃。
如果僅僅稍微有些結塊,可以拿來做點心或者做菜,通過加熱繼續利用。
幹果類
真空包裝的幹果保質期長達半年到一年,但一旦打開包裝,在保質期内出問題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這類食物隻要聞着有哈喇味等異味、吃着發苦發酸就該扔。如果口感不脆了,說明吸水了,會很快變質、長黴、氧化酸敗,也不能要了。
香腸等肉制品
如果是真空包裝,在幹燥、冷凍的條件下放置,營養會差一些,保質期可達3年。過了保質期,如果出現哈喇味或腸衣發黏,說明微生物繁殖,不能再食用。
飲料類
一般都密閉包裝,過了保質期如果外觀沒明顯變化,未出現褪色、渾濁、沉澱等,應以口感為準,有異味就不能喝了。
罐頭類
罐頭都是密閉包裝,因此保質期較長。購買的時候注意不要買脹罐的。如果過了保質期,發生脹罐,往往是食品被細菌污染,這種罐頭就必須扔了。如果沒脹罐,打開聞一下,如果有酸味和雜味,就不能吃。如果罐内有鏽蝕,也不應食用。另外,過了保質期,即便沒變味,也應該加熱一下再吃。
雪糕保質期長短與質量無關 “外觀變形”雪糕易滋生細菌
夏日炎炎,吃根雪糕自然“透心涼”。然而,都是雪糕,有的保質期隻有半年,有的保質期竟然長達兩年。
對此,業内人士表示,雪糕保質期長短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成分不同,諸如含水果或堅果類的雪糕保質期一般短于單一口味的棒冰,含有綠豆或紅豆成分的雪糕,保質期一般不能超過18個月。
質監部門相關人士也說,冷飲保質期的長短與其質量并沒有直接關聯,隻要嚴格控制在低溫儲藏條件下,就不會産生食品安全隐患。
同時,營養專家提醒,一些雪糕在運輸或銷售環節中沒有嚴格控制在低溫條件下保存,造成融化,然後再次被冷凍起來導緻外觀變形,這樣的雪糕消費者應審慎購買。因為經過融化的雪糕容易滋生細菌,即使重新冷凍也不可能完全殺死微生物,這可能會帶來食品衛生安全問題。
歐盟國家計劃采取措施或取消大米咖啡等保質期
據統計數據顯示,歐盟國家每年都有8900萬噸的食品被白白扔進垃圾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為此,歐盟國家計劃采取應對措施,諸如幹面、大米和咖啡等食品的保質期未來或将被取消。
近日,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将舉行會議,德國媒體指出,荷蘭和瑞典兩國可能在會上提出取消部分食品的保質期。此外,德國零售商協會也計劃将一部分食品的最長保質期取消,從而使其變成“不過期的食品”,這些食品可能包括茶、咖啡、幹面和硬奶酪等。據悉,目前有些商品已經不被強制标明保質期,例如糖、鹽和蜂蜜,綠色和平組織則要求将種類進一步擴大。
專家表示,這是意義非凡的一步,食品種類的擴大将減少浪費,因為很多人都将保質期看成是食品變質而無法食用的界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