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待了多少秒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待了多少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1:41

來源:【中國科學報】

文 | 劉宇軒

1969年7月20日,由尼爾·阿姆斯特朗擔任指令長的“阿波羅”11号飛船登月艙成功于月球表面着陸,阿姆斯特朗成為踏足月球的第一人。

他所說的名言“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已是衆所周知。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宇航局(NASA)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項目之一。

“阿波羅”計劃曆時11年,共完成了11次載人航天任務,其中有6次成功登陸月球。

這個項目最終在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号飛船濺落在太平洋後正式結束。

擔任最後這艘飛船指令長的是尤金·塞爾南。飛船成功完成登月任務準備返航時,塞爾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一個腳印,他說:“我們就要離開月球和金牛座—利特羅山谷了,我們的離開就像我們到來時一樣,是為了全人類的和平和期望,如果上天有意,我們還會回來。”然而從1972年至今,50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

相對阿姆斯特朗的故事,人們對塞爾南的了解更少。後者也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美國宇航員,在美國的載人航天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塞爾南晚年曾寫過一本自傳《我的兩次月球之旅》。書中生動、翔實地記載了他進入太空、登陸月球獨特而驚險的經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逃生也有死亡。他從宇航員的第一視角出發,還原了“阿波羅”計劃以及美蘇太空競賽,同時講述了他褪去宇航員的“光環”,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另一面。

塞爾南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父親是斯洛伐克人,母親是捷克人。他從普渡大學畢業後,加入美國海軍(後備役),并成為一名噴氣飛機飛行員,後被NASA選入“阿波羅”計劃,正式開啟了宇航員生涯。

他曾三次執行太空任務:“雙子星座”9号、“阿波羅”10号(作為登月艙駕駛員)、“阿波羅”17号(作為指令長),其中兩次是前往月球。

在“雙子星座”9号任務中,塞爾南在極端惡劣條件下嘗試進行“地獄中的太空行走”,體力耗盡,下半身被灼傷,一度到了可能無法返回的地步,最終隻能更改部分任務。

在“阿波羅”10号任務中,飛船出現了“框架鎖死”的情況,失去了控制,開始四處上蹿下跳和翻滾。緊要關頭,指令長湯姆·斯塔福德取消了計算機控制,抓住了飛船的手動控制器,才及時脫險——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15秒裡,要是再繼續滾轉2秒鐘,飛船就會墜地。

與前兩次險象環生的太空之旅相比,“阿波羅”17号之行就顯得“友好”得多了。

此次任務創下了最長的登月飛行、最長的月表行走時間、收集了最多的月球标本、在月球軌道中航行最長時間等多項紀錄。

作為普通人,我們對航天英雄的了解多半來自新聞報道和人物訪談,更多的是看到太空任務的艱巨和令人振奮的成功,但隻有親曆者才知道,連接這兩者的除了拼搏和奉獻的精神外,有時也有一些幸運,更多的時候可能正是那0.1秒的決斷和勇氣——這不同的一面,或許可以從書中窺見一斑。

塞爾南和大部分人一樣,曾經隻是一個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的普通人,在電視上看到“首批七傑”時心裡充滿着崇拜和憧憬,從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在經曆“阿波羅”1号的大火後,他由衷地為喪生的朋友悲戚,心裡也止不住迷茫:“阿波羅”計劃會不會就此終結?

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他一方面會為蘇聯的失敗暗自高興,另一方面也會在太空競賽結束後與曾經的“對手”——蘇聯宇航員們結為摯友。

海軍飛行員和宇航員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他與妻子女兒總是聚少離多,即使努力維系着婚姻,妻子仍難以忍受身份帶來的巨大壓力,終以離婚收場。

他既是美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英雄,也是與你我别無二緻的普通人。

書中除了講述塞爾南個人的傳奇故事外,還描摹了20世紀美國航天計劃的全貌,以及美國與蘇聯那場大名鼎鼎的太空競賽。

早在1945年德國戰敗後,美國和蘇聯就争先恐後地派人去德國搶奪科學家和技術資料,也許那時就為之後的太空競賽埋下了伏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曾先後開展了“墨丘利”計劃和“雙子星座”計劃,作為載人航天計劃的預演和技術儲備。待技術和時機都趨于成熟後,“阿波羅”計劃正式啟動。

它不僅是一項偉大的科研成果,還是一個頗具競争力的“參賽選手”。二戰後,美國與蘇聯便進入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在軍事、科技等領域展開了大力角逐,太空探索正是一項舉世矚目的競賽項目。

“阿波羅”1号飛船正式啟動時,正值太空競賽的白熱化階段。彼時,兩國都已具備載人航天的技術能力,且都在為搶奪第一個登陸月球的榮譽摩拳擦掌,暗暗較勁。

在此之前,蘇聯一直在競賽中保持着領先地位:發射了人類曆史上首顆人造衛星,首次代表人類登上太空,首次進行艙外活動……然而,美國卻憑借“阿波羅”11号的首次成功登月一舉逆襲,而蘇聯專為登月計劃研制的N1火箭四次發射試驗都失敗了,不得不放棄登月。最終,這場曆時将近20年的太空競賽落下帷幕。

阿姆斯特朗曾這樣評價這本自傳:“尤金·塞爾南記述了他參與人類登月的整個過程,他用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展現了那個激動人心的偉大時代。”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待了多少秒(除了阿姆斯特朗)1

《我的兩次月球之旅》,[美]尤金·塞爾南、唐·戴維斯著,張天光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定價:68元

《中國科學報》 (2022-09-16 第3版 讀書)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待了多少秒(除了阿姆斯特朗)2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