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40字詩楷書欣賞

40字詩楷書欣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22:35:19

前天看了一個頭條視頻:中書協理事張志和現場書寫自己做的七言詩。下面的評論中,許多人指出這首詩既不合轍也不押韻。忍不住将詩作了截屏,反複琢磨,接連改了三遍。

40字詩楷書欣賞(中書協理事的藏頭詩實在看不下去)1

詩是寫給蘇繡大師姚建萍女士的,文字如下:

姚黃魏紫呈國色,

建樹全憑針藝絕。

萍逢得識神妙手,

繡中仙子世無多。

顯然,張理事新近相識蘇繡大師姚女士,在看到她的作品後驚歎不已,于是用心地做了一首 “ 藏頭詩”相贈。能書寫自己做的詩,在當今書法界還為數不多;然而,此詩雖然一番美意,卻既不合轍也不押韻,說實話,連順口溜都算不上。

所謂合轍,也就是用字的平仄要求。當然,如果是寫 “古風”,沒有太嚴的規定。但是,張理事顯然是按律詩 “七絕” 來做的。因為按普通話來讀,第一、二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兩兩相對,正是七絕中的 “平起仄收” 式。

問題出在第三句:本應 “粘” 第二句,也就是第 2 字應該和前一句的第 2字同一聲調,整句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此詩第三句第 2 字的 “逢” 卻是平聲,與上一句的仄聲字“樹”不同調。這就叫 “失粘 ”。

請看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迴。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除第一句入韻外,平仄格式與 “姚黃” 一詩相同。第二句開頭為“碧水”(仄仄),第三句開頭為“兩岸”(仄仄),聲調相同。這就是 “ 粘 ”。

40字詩楷書欣賞(中書協理事的藏頭詩實在看不下去)2

第四句聲調應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用字聲調沒錯,問題出在押韻上。七言詩的韻腳是第二和第四句的最後一字,“多” 字和 “絕” 字押韻嗎?一個是 “uo”,一個是 “ue”,根本不搭界。首句己經不入韻,第二、第四句再不押韻,這還像詩嗎?

從句意上看,第二句的 “逢” 和 “識” ,意思上也重複了。明明有“萍水相逢” 這個成語,聲調是“中仄平平”,也正好合轍,何必硬加壓縮,生造一個“萍逢”的詞語呢?最後一句的 “繡中” 也語義不清,“世無多” 更不夠味:己經誇人家為 “仙子”,不能說得更好一點嗎?

所以下面的第一改,是把上述的毛病都改掉。按中華通韻,“絕” 屬 “三鵝”,所以第四句的韻腳用了同部的 “傑” 字:

姚黃魏紫呈國色,

建樹全憑針藝絕。

萍水相逢神妙手,

繡宮仙子化人傑。

比較原詩,不合轍押韻的硬傷沒有了,但是讀起來仍然不夠和諧。這是為何呢?其實還是新韻的問題。按古代讀音,這四句詩句末的 “色、絕、傑” 都是入聲字。而普通話裡沒有入聲:“ 色” 讀第四聲,仍是仄聲,而 “絕、傑” 讀第二聲,變成了平聲。

所以最好還是用一個古代也是讀平聲字的韻。于是想到用第二句的 “針” 字,然後第四句用“塵”(中華通韻十二恩):

姚黃魏紫呈國色,

建樹全憑絕藝針。

萍水相逢神妙手,

繡宮仙子下凡塵。

這樣,第四句也更加流暢出彩。七言四句,最好有這樣的句子。

40字詩楷書欣賞(中書協理事的藏頭詩實在看不下去)3

在二改之後,反複推敲句意,覺得還可以再改。第一句 “ 姚黃魏紫” 是個成語,指五彩的牡丹,後面再來個 “呈國色”,“ 國色”也就是牡丹,語義就重複了。翻譯成大白話,好比說 “ 面前是五彩缤紛的牡丹 ”,單純的陳述,語感平淡 。其實一開頭就要表達牡丹刺繡給人的視覺感受:鮮豔奪目,讓人驚豔。

40字詩楷書欣賞(中書協理事的藏頭詩實在看不下去)4

第二、第三句中的“絕藝”、“神妙”一類用語,屬于抽象概念詞語,應盡量不用,而且 “針藝絕”、“神妙手”,搭配上也覺生硬。其實好的詩句,往往平白如話,如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完全沒有拗口的文辭。于是再作改寫,以充分表達面對牡丹刺繡的由衷贊歎之情:

姚黃魏紫攝心魂,

建樹全憑線與針。

萍水相逢誇妙手,

繡宮仙子下凡塵。

筆者也是一個詩詞愛好者,對網上看到的一首詩作以上的分析和修改,并非對張理事的格外挑剔;不過是以此作個例子,說說怎樣寫好一首舊體詩。我自己寫詩,也是這樣反複推敲修改,并經 “ 搜韻網”的“律詩校驗”才最後定稿。希望此文能對同樣愛好詩詞的網友有所啟發。

40字詩楷書欣賞(中書協理事的藏頭詩實在看不下去)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