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影響下出行受限、旅客航空出行需求銳減,成為不少航班取消的直接原因。不過,這樣的取消率并不是突然達到了這麼高的程度,而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的常态。
據航班管家發布的上周(37周)航班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民航執飛航班量近4萬班次,同比2021年下降46.4%,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60.7%,航班執飛率隻有35.9%,意味着六成以上的計劃航班被取消。
更早的36周,航班執飛率為31%,今年第35周,航班執飛率為39.9%。
疫情影響下出行受限
全國民航重回下行态勢,主要和近月來國内多省市疫情散發有關。
根據航班管家數據,2022年上半年民航共保障客運航班118.3萬班,同比2019年下降54.3%,同比2020年下降17.0%,同比2021年下降43.0%。由于3-4月深圳、上海等多地出現局部疫情,并實行全域靜态管理,4月航班量、旅客量創上半年最低,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78.5%、85.2%。
此外,自8月中旬以來,全國民航客運航班量已由暑運初期的小高峰轉入下滑态勢。
統計數據表明,8月份,客運班次總量為30.7萬班,較7月份減少7.4萬班;日均9888班,環比下降5.3%。從客流量來看,8月份民航客運總量2974萬人,日均不足百萬人,僅為2019年同期的52%。後半月旅客量持續下降,月末三天降至70萬人以下。
9月份統計數據尚未發布,從飛常準“民航看闆”來看,9月1日-9月21日,國内客運航班執行量在3000班-6000班左右徘徊。以近五日為例,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分别為5629班、6361班、5964班、5888班和6135班,相比7月份的高峰水平縮減近一半。
航班取消方面,9月份以來全國内客運航班每日取消量達到6000班-9000班左右,數量甚至超過了執行量。這也意味着,近段時間來整體航班取消率基本高于50%。
截至今日(9月22日)15點35分,航班管家“航班動态”顯示,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航班取消率51%,進出港取消613架次;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航班取消率54%,進出港取消543架次;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航班取消率54%,進出港取消277架次;北京首都機場航班取消率60%,進出港取消624架次;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航班取消率較低,為40%,進出港取消575架次。
取消率高 數量保持穩定
飛常準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數據顯示,近段時間全國航班數量保持穩定,并沒有出現太大波動。
民航專業人士也表示,航班執行率是“實際執行航班”與“計劃執行航班”的比率,許多疫情前飛行的航班,由于旅客數量鏡減而長期不執行,但是出于保住時刻和航權等原因,航司系統每天都要做着重複将不同航班取消的動作,因此航班取消率一直偏高,這實際也是疫情後國内民航運營狀态的反映。
像成都雙流機場、成都天府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等,在疫情相對較好的時期,執行率可以到7成以上,然而在本地疫情爆發的時候則不到10%。
2022年9月12日-9月18日,根據數據顯示,全國疫情防控形勢趨穩,民航旅客量波動回升。周執行客運航班3.9萬班次,日均5573班,環比上升15%,同比2021年下降47%,較2019年下降58%。周運輸旅客量428.4萬人,日均61.2萬人,環比上升19%,同比2021年下降49%,較2019年下降66%。周執行率33%,環比回升5個百分點。
根據飛常準提供的全國航班今年整體趨勢圖可以看出,運行數據相對是比較平穩的,7、8月份暑運期間,航班量穩步上升,8月中下旬暑運結束後,航班量呈下降趨勢。航班量取消量也随執行航班量而變化。
8家上市航司半年虧近700億
A股上市航空公司近期相繼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受疫情反複、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以及彙率波動的不利影響,8家上市航司上半年一共虧了近700億,相當于每天虧掉3.8億。
其中,虧損最多的依然是此前盈利能力最強的中國國航,上半年虧損194.35億,比去年同期多虧了近兩倍;虧損超過百億的還有東航,海航和南航,上半年分别虧了187.36億,128.37億和114.88億。
在所有國内上市公司中,上述四家航司也占據了虧損榜的前四位,而且虧損額也相當于排在後面的20多家上市公司的虧損之和。
中國民航局年中工作會議也透露,受疫情反複沖擊,上半年民航運輸生産跌入低谷,日航班量最低時隻有2967班,僅為2019年同期17.8%,整體虧損達1089億元,其中三大航占近一半。
低迷的業績也讓更多航司陷入資不抵債。9月1日晚間,ST海航披露稱,今年上半年淨利虧損128.37億元。截至6月底,ST海航淨資産為-42.2億元,再度資不抵債。國内最大地方航空公司之一的深圳航空,上半年營業收入53億元,淨虧45.9億元,6月底資産負債率達103.3%。
以上海作為主樞紐基地的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上半年運力也受到疫情影響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吉祥航空4、5月旅客運輸量同比下降93.53%、89.06%,達到曆史最低水平。
國際航線方面,由于嚴格的“五個一”政策,即國内任一航司至任一國家的航線隻能保留一條,且一周隻能安排一個航班,國際航線旅客運輸周轉量持續保持低位,七家航司的國内航線旅客運輸周轉量平均占比旅客運輸周轉量約98.08%。
此外,航油漲價、人民币貶值同樣增加航司成本。
2022年上半年,航油高企,經過數次上漲,出廠價已達9845元/噸,為去年同期的2倍。國航在公告中提到,集團業績受航油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報告期内,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若平均航油價格上升或下降 5%,國航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約5.17億元。三大航中,南航航油成本最高,達143.95億元,同比增長16.69%。其次為國航,約為103.48億元,同比增長4.37%。東航由于公司航班量下降,加油量同比下降44.91%,航油成本為89.6億元,同比減少8.32%。
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兌美元貶值,也導緻航司失血的主因從航油成本變成了彙兌損失。由于航空公司大多從國外采購、租賃飛機和航空材料,國際航線業務運營主要以外币結算,各航司的外币債務尤其美元債務規模較大,彙率變動導緻的彙兌損益對各家的利潤影響明顯。國航數據顯示,人民币升值或貶值1%,将導緻集團淨利潤和股東權益分别增加或減少約3.19億元。
盡管各家航空公司努力開源節流、精細化運營,但短期内虧損不止恐怕仍是常态。據國際航協數據預測,全球航空運輸業2022年将維持虧損狀态,全球全年淨虧損将高達97億美元。
國際貨運成救命稻草
相較遭受疫情重大沖擊的旅客運輸業務,貨郵運輸業務對疫情帶來的不确定風險抵抗性更強。據民航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貨郵運輸量為307.7萬噸,雖同比下降17.9%,但已恢複至2019年的87.5%。今年6月,民航貨郵運輸總體規模已達到2019年同期的89.7%。
得益于國際貨運單價上升,南方航空、中國國航、ST海航和吉祥航空的貨運收入整體較2021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中吉祥航空因國際貨郵周轉量同比激增超4倍,貨運收入實現3.27億元,同比增長186.78%。而國際貨郵運輸業務降幅較大的中國東航、春秋航空和華夏航空貨運收入則出現減少,國際貨郵運輸業務清零的華夏航空,2022年上半年貨運收入僅為865.09萬元,同比下降29.96%。
為了讓民航業盡快複蘇,此前,民航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幫助航司渡過難關。
5月26日,财政部、民航局發布關于階段性實施國内客運航班運行财政補貼的通知,明确當每周日均國内客運航班量低于或等于4500班,對實際收入無法覆蓋變動成本的國内客運航班給予補貼政策支持。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決定對航空業定向資金支持,其中包括增加1500億元民航應急貸款和發行2000億元債券。此外,對航空公司進行稅費減免,其中上半年民航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125億元。
進入下半年,新冠疫情對民航業的影響依然在持續。有分析認為,在政府一系列纾困政策、國際定期客運航班熔斷等措施推出後,加之疫情防控形勢的趨穩疊加暑運影響,國内民航生産運行會逐步恢複。
(中國小康網綜合界面新聞、第一财經、人民網、海報新聞、中國經濟周刊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