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隻要拼命工作、不斷積累财富,就能過上好日子,實現人生理想。
而實際上,很可能隻是「把自己榨幹」了。
心眼兒原來也這樣,天天拼命工作,認為隻要多加班,就能獲得成功。直到讀了瑞·達利歐的《原則》,才發現凡是成大事的人,都不會讓自己陷在工作中,忙得像個沒頭蒼蠅。而是建立一套幫自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的原則,從而遠離勞碌,甚至能很輕松地達到人生頂峰。
達利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你可能對他還不太熟悉。但在投資界,這個名字可是如雷貫耳。
他的最大成就,是創立了一支叫做“橋水”的對沖基金。
這個基金有多牛呢?就拿2008年的次貸危機來說,很多有名的基金公司和投資者都賠了錢,就連股神巴菲特的基金,也有将近9.6%的損失。而橋水基金卻做到了14%的收益率!
目前,橋水基金管理着1600億美元,差不多是一萬億人民币。達利歐本人也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就是這樣一位牛人,如果按咱們的拼命勁兒,估計天天不睡覺也忙不完。
那達利歐是怎麼做到的呢?
今天,心眼兒就把從《原則》中總結出的3個原則分享給你。如果你能把它們也作為自己的做事原則,就不會再天天勞碌,還顆粒無收了。
原則一:順從天性達利歐認為,每個人對理想生活的定義,各不相同。要脫離“多勞少得”的怪圈,就得知道你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什麼是“理想生活”?
說白了,就是你認可的生活。
比如說,有人覺得生活的意義來自未來的成長和成就,還有一些人則認為,生活的快樂在于每天都很享受的小日子。
你可以把這些觀點,理解成一個光譜:一端是你未來要取得的成就,另一端則是當下的小确幸。
那麼,你的“理想生活”,肯定會落在光譜的某一個點上。
“知道這個有什麼用呢?”
達利歐認為,每個人天生會被某些特定東西驅動和激勵。而且,這些東西很難改變。
有的人天生喜歡滿足,有的人天生喜歡挑戰。
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從自己的天性,從而确定努力方向。
我之前認識一個朋友,他本來是個安于現狀,不求大富大貴的人。結果機緣巧合,當了領導,天天要帶着十幾個兄弟去搶訂單,沖業績。
“我真想不明白,這麼争來争去的,到底有什麼意義?”
結果他當了領導,倒比之前還郁悶,天天上班跟上刑似的。
讓一個喜歡滿足的人,去做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既沒效率,也沒效果。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人困馬乏,事倍功半。
所以,你是哪種人呢?
如果說不準,你可以用下面幾個問題來自測下:
這三個問題有了答案,你在光譜的位置,也就基本确定了。
或者,你還可以看看《原則》中,達利歐讓橋水每位員工都要做的一套測試,其中包括每個人的優勢、劣勢到個人喜好和人生觀,從而确定給這個人怎樣的工作。
那有了努力方向,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
原則二:打造生活機器在達利歐看來,努力方向确定了,下面就是一個「快速實現目标」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與難題,牽絆住你前進的腳步。
怎麼辦?
達利歐的辦法是,把任何追求都看成一種機器。
他總結出了一個「五步流程」,一旦你被卡住了,就可以拿出這幾個步驟梳理下,從而找到問題的關鍵,順利解決後繼續前進。
五個步驟分别是:設定目标、識别問題、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和執行解決方案。
你可能覺得,這也沒什麼嘛。
而實際上,遇到問題時能想起來用,并從頭至尾做完的人,非常少。
像第二步「識别問題」,不是說簡單地重複一遍問題描述,而是要正确地認識問題。這就要求你能脫離慣有的思維模式,更客觀地認識到問題。
比如說,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先想“我哪裡沒做錯”,而不是“我哪裡做錯了”。這就導緻在他的眼裡,問題都是别人帶來的,也就很難進入第三步「找到問題根源」了。
那該怎麼辦?
方法其實也不難。你還可以找個靠譜的人,幫自己一起完成這5個步驟的分析。
前幾天,有個朋友找到我,咨詢跳槽的問題。
“我現在在二線城市當教師,今年43了。感覺工作一直停滞不前,沒什麼發展,想去一線城市再搏一搏!你有什麼建議嗎?”
很明顯,這是個喜歡挑戰的人,所以他的目标應該是:在大城市裡,實現更大的成就與影響力。
“在你看來,要實現這個目标,最大的問題是?”
“主要還是家庭,孩子還小,媳婦也剛剛開始創業,我怕自己這一動,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這些是站在你家人的角度,如果換成你,最大的問題是?”
“應該是年紀吧,畢竟40多了,體力與反應力肯定比不過年輕人,能不能拼出來,心裡沒底。”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最應該做什麼?”
“揚長避短,不和年輕人拼體力。”
“是的,那你的計劃是?”
……
一個看似複雜無解的問題,就這樣一點點清晰起來了。
但是,不管是自己分析,還是找人幫自己,在分析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原則三:利用坦誠的力量日常交流中,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隐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無處不在的隐瞞,隻會讓問題越來越複雜,越摸不着頭腦。
而你也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處理這些話語背後隐藏的真相。
所以,達利歐要求他的公司裡,不允許有所隐瞞,所有人都必須保持「絕對坦誠」。
在一次TED演講中,達利歐拿出了一封工作郵件,是橋水裡一位職位非常低的員工發給他的。
在這封信中,對方非常坦率地指出達利歐在内部會議上,因為自己準備不充分,不僅浪費了其他人的時間,還造成了各方面的負面影響。
如果是其他人,就算接受了這份郵件,也會心裡不舒服。但達利歐不這麼看,他覺得這正是自己不斷進步的原因。
也正因為具備這樣一個有話直說的環境,橋水才取得了如此成績,成為世界上當前資産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
那沒有這種條件的我們,又該如何利用坦誠的力量呢?
首先,咱不能自己騙自己。
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就正視它,改正它,而不是給自己找借口,百般推脫給别人。
其次,在可以信任的人面前,保持坦誠。
比如說,家人、配偶,或者是關系非常可靠的朋友。
這時,就不要再顧忌什麼面子、形象了,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不管是合作,還是尋求建議,都是對你最有利的。
寫在最後
“我一生中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我發現人生、财富的真相是什麼,并據此如何行動。”——達利歐
忙,不可怕;怕的是一直忙,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你遲遲找不到方法解決,很可能會忙了一輩子,還沒有任何成績。
所以,與其每次碰到新情況都手忙腳亂地應對,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總結。将同類型的情況,用一套原則來處理。
就能節省大部分慌亂的步驟,自然也不會陷在無序的工作中,忙而無果了。
當然,知道還得能做到,不妨現在就用這3個原則,給自己的工作做個梳理。
明天,就輕裝上陣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