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周易是不是文學常識

周易是不是文學常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01:12:38
史書隻有一種寫法麼?

我曾寫了篇短文:《周易》的本質是史記。有網友評論:“凡是曆史文獻,其内容至少應包括記事和記言,《易》的哪句話記事了?記言了?記的什麼事?記的什麼言?如果一部曆史著作,存在各種各樣的解讀或者無人能夠理解,那麼它的曆史事件的真實性何在?它的價值何在?”

看慣了《春秋》《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這種史書,有些人似乎認定史書隻能是那種形式。問題是:史書就隻有一種寫法麼?

一種文體的形成、發展與成熟,是一個曆史過程。《周易》成書年代之遠,是今人所見之各種史書不可比的。作為早期的一個存在,筆者認為,《周易》怎樣去記史,都是無可厚非的。

《周易》是本怎樣的史書

如果歸類,《周易》可以算作紀傳體史記,隻是不像後世小說那樣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劇本一樣描繪。

《周易》是以六段論結構記述周文王和周武王人生經曆的,側重的是事理,而不是事件。很明顯,作者是努力通過文武兩王經曆的事件來闡述人生經驗、行事要點。這個立意,就與那些編年體以記錄史事為主的史書有了巨大區别。

所以,在當時有限的文本篇幅限制下,《周易》行文以興比為基調,至于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之類,腦補就行了,對于當時的王室子弟不是什麼難事。一是《周易》卦序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邏輯井然;二是文武兩王的故事他們早已經口口相傳,耳熟能詳。

孔子之所以不懂,因為《周易》本就不是給周王室成員之外的人看的。

借事說理的《周易》

以理為主,所以《周易》的事大都隐含在了卦序順序和六段邏輯之中。

比如上經,屯蒙寫武王學生時期,需訟寫武王參加工作時期,師比寫武王沙場建功時期,直至後面的武王伐纣,滅商執政,病難去世,故事進程都是顯而易見的,根本無須再去浪費筆墨交待。

後世不理解,隻是因為沒有站在《周易》作者設定的目标讀者角色中。

所謂借事說理,比如屯蒙,事是武王學生時期,但作者目的是闡述教學理念,六段論針對六個不同年級的學子指出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師比,事是武王沙場建功,但作者目的是闡述兵法理念,六段論針對戰争的六個不同階段指出應對的方式方法。

所以,筆者說《周易》是史書,隻是針對三千年來象數解易亂象的一種簡便說法。實際上,《周易》遠非是一個史書可以定性的,在《周易本原》裡,筆者勉強将之定性為政史論著作。

周易是不是文學常識(周易是本怎樣的史書)1

周易是不是文學常識(周易是本怎樣的史書)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