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博物館的正門前,參觀者往往會看到一件非常特殊的雕像。它像是一隻猛獸,卻插上了兩隻翅膀,姿态昂揚,神氣活現。這就是被人親昵稱呼為“雙翼神獸”的吉祥物,是河北省博物館的鎮守之獸。它不是古埃及的“羊頭猛禽墜子”,不是亞述的“人面雙翼公牛像”,也不是古伊朗的“雙翼羱羊”,而是我們先民的智慧結晶。
故事要從1977年說起,當時在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發現了中山王陵墓。中山國時戰國時期白狄在燕趙之地,太行山區建立的諸侯國,雖然史書記載的很少,但它武力強盛一時,曾經讓中原諸國頭疼不已。中山王陵墓出土了不少陪葬品,其中包括中山王鐵足銅鼎、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等等。這件錯金銀雙翼神獸,也就是同坑出土的重要文物。
剛看到這個名字,大家都能理解“雙翼神獸”的意思,卻對“錯金銀”不太了解。其實,這是一種金屬細工裝飾技法,商代文物中就已經出現,到戰國時期開始興盛,第一個鼎盛期持續到漢代。它是先在器物的表面刻出圖案溝槽,再用嵌入黃金或白銀。青銅的古樸凝重與金銀的秀麗飄逸交相輝映,形成了與衆不同的夢幻效果。這種工藝技法和它的變體,至今還在使用,錯金銀也在去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名錄之中。
所謂“雙翼神獸”,确實非常罕見,甚至可以說,在其它地方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山王陵墓之中,一共出土了兩對共四件。即便是走南闖北,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也沒有認得出這是什麼,有人甚至大驚失色,面面相觑:我們居然說不清它們是何方神聖。
每一個雙翼神獸,長為40厘米、高為24厘米、重達11.45公斤。它的身體有些像獅子,頭部偏向一側,或者向左,或者向右昂然而視。它的頸部又長又圓,前胸寬闊光滑,情趣盎然。它的身體修長,背後有脊,棱角分明,臀部渾圓,高高隆起。最特别的當然是肋部,長出了一對翅膀,仿佛還在振翅飛翔。如此不凡的外表,也讓整個神獸驕傲,它們怒目圓睜,張嘴咆哮。
雙翼神獸是如此的特别,在當時的中原青銅器中是絕對找不到這樣的形式。與中山國毗鄰的燕趙,文物出土也不少,但大多數都繼承了中原王朝的低調厚重,中規中矩,并沒有這麼誇張,更沒有如此絢爛奪目的想象力。
這大概也是因為,中山國雖然接受過周王室的分封,但他們畢竟是白狄人的鮮虞部落。長期的域外生活,他們受到中原文化影響較小,反而是在漁獵之中,獲得了靈感,創造出獨特的文化。有人說它可能是秦、趙的祖先、風神飛廉,有人說它有可能是東漢出現的神獸辟邪的前身。
小珏認為,它到底是什麼,根據目前的資料是争論不出結果的。但是,它既與先秦中的飛廉有着聯系,又與後來的辟邪相似度這麼高,可見中華文化是從來就不是封閉的,而是不斷在相互交融碰撞中形成的。隻有不斷取長補短,才能使我們的文化生機勃勃。
盡管白狄作為一個民族,早已經融合于中華民族大家庭,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但是,他們創造的文明成果和風土人情,卻依然通過那些異彩紛呈的文物,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