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和周圍人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類似的人:
那個,我脾氣不好,請多擔待啊。
這句話看似禮貌,實則是免責聲明。
等哪天對方脾氣不好了:看吧,我早就和你說了,我脾氣不好的。
就如同一個男的對一個女的說:我很花心,你别喜歡我。
之後倘若真的花心:看吧,我早就和你說了,是你偏要和我在一起的。
這種感覺是不是就像吞了個蒼蠅,不好意思說出來,但就是堵在嘴巴裡難受?
免責聲明就是耍賴
免責聲明,一般是當事人為了不履行部分義務并承擔以此引發的風險從而做了一個書面或者口頭說明。
這本無可厚非,不是自己的責任,當然不要承擔責任,可提前和别人說自己的不足之處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故事會編輯部的推薦者周繼紅曾經這樣說:當我主動跟你說自己的缺點時,其實是在闡述“免責聲明”。
當一個人和你說“我脾氣不好請多擔待時”,正是在和你說其缺點,也就是在免責。
等到以後發生矛盾,這一條就成為“攻擊”你的工具。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例如:
我不會做飯,所以,你做。
我家務做不好,所以,你做。
總之,就差不多類似于,我有這些“不足”,所以你來做。
這就很氣人了。
話又說回來,誰不是從不會到會呢?
誰天生就脾氣好了?
還不是因為在乎,才會更加包容,試想,一個陌生人,誰會擔待我們的脾氣?
面對在乎、親近我們的人,難道不應以更好的脾氣對待,而不是一句“我脾氣不好”完事嗎!
對别人說“脾氣不好,請多擔待”,更多是恃寵而驕,是不拿對方當回事,更是給自己未來行為找的借口,純屬“耍賴”行為。
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溫柔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别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妒忌,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
托爾斯泰說:我們平等地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名人和大家們也都同意,想要更好的融入環境,和親近的人相愛,就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溫柔。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肆無忌憚去消耗别人的包容心。
更不要以自我為重點,認為别人理應圍着我們轉。
就好比一個人肆無忌憚的抨擊另一個人,然後來一句“不好意思,我說話就是直,你多擔待”。
傷害了别人,一句“說話就是直”就完事了?
對不起有用,還要警官做什麼?
面對在乎我們的人,理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給予其一定幫助,不能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考慮對方的感受。
脾氣不好?不好意思,我也是!
話說回來,倘若有人和我們說“脾氣不好多擔待”時,我們顯然也不能坐以待斃。
俗話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這都是我們避免自己被免責的好方法。
當然,面對不同場景,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倘若是情侶和你說這句話,可以這麼說:
親愛的,我也脾氣不好,但是我願意為喜歡的你收斂脾氣,我想你也是這樣的,我可能更愛你了。
避免自己“被免責”的同時,還撩對方一把,順便給觀衆撒一把糖,這感覺不要太好。
對情侶用這個方法,并非是不愛對方,而是可以避免雙方以後鬧矛盾時被這句話堵死,而且可以利用這句話順勢撩對方以緩和兩人之間的關系。
倘若是同事和你說這句話,可以這麼說:
我脾氣也不好,您也多擔待。
這樣,以後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該受氣的地方,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怼回去了。
倘若是朋友和你說這句話,可以這麼說:
比脾氣?來啊,pk,誰怕誰?
這樣,可以增進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同樣避免矛盾時自己“被免責”
如果是陌生人和你說這句話,那就:
哪邊涼快哪邊待着去吧!
“被免責”的感覺不好受,會增加心中的怨憤,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怼”回去,這樣,更利于雙方的感情互動。
我想,這是大家所願之事吧!
你覺得對方說“我脾氣不好請多擔待”時更多的是想表達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