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紀,釋迦牟尼剛剛而立之年,他放棄了王子的身份,出家修行。遊曆于底層人群之間的王族,有感于人世間種種苦難,将所見所聞總結出精妙的禅法,在菩提樹下涅槃。我們在佛像前祈禱的時候,總會發現他的胸前總是帶着一個小小的“卍”,這個字有什麼含義呢?
一、釋迦牟尼的三十二種非凡體态——“32相”
釋迦摩尼身上有32種莊嚴肅穆的體态,擁有佛祖相貌特征的人,會讓人心生恭敬。比較有代表性的“相”如:身形端直、頂上肉髻、上身如獅、兩頰飽滿、聲如梵王、眉間毫相、足下平相等。佛的色身莊嚴殊勝,每修一百道劫就可莊嚴一相。
佛祖胸前的心印“卍”由兩個z字形右旋組成,代表的是吉祥海雲瑞相的意思,根據《長阿含經》記載,屬于三十二“相”之一。“卍”在佛祖的胸前可見。而在裝飾物上,在我國西藏地區常見。在藏族人民看來,這個符号表達了吉祥的含義。
二、“卍”這一符号的含義
這個符号在古印度是太陽以及火的象征,帶有吉祥的意味。《大般若經》中記載,這個字代表“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因為佛的智慧與慈悲是無限的,Z字形的回旋彰顯了佛法無邊。這種輪回、永無止盡的表達方式,正是映襯了慈悲心的延伸以及不停歇地普渡衆生。這是佛的标志,是層次的體現,境界越高,這種符号就越多。他是旋轉的,是動态的,是不可磨滅的精神印記。
公元前八世紀,婆羅門教中記載,“卍”這一符号是主神的胸毛,直到公元前三世紀開始被用于佛典,後來演變為佛相。根據《十地經論》第十二卷,佛祖胸前帶有“卍”功德相。但根據《方廣大莊嚴經》等其他經書,佛祖的頭頂、腰間、手足等部位也會出現這個符号。在印度某些經書中,摩利支天手持的扇子中,就有這個符号。
三、“卍”字的讀音發展
在北魏宣武帝時期,一位來中國傳法的大師把這個符号譯作“萬”。但唐代初期,鸠摩羅什大師和玄奘大師把這個符号譯為“德”。這兩個讀音都有功德圓滿、法力無邊的意思。民間還将這個字讀為“福”,意思是否極泰來,好運常在。
信奉佛教的武則天在公元693年正式确立了“卍”的讀音,音同“萬”,意思為吉祥萬德的集合。此後,這個符号就成為了一個漢字。曹雪芹版《紅樓夢》中,與茗煙互動的一名丫鬟名為“卍兒”,可見這個字的流傳,曾用作人名。
四、這個字千萬别錯用,需要注意筆劃方向
這一符号的右旋或左旋,根據記載的佛典不同,時有争論。比如印度教認為右旋代表男性的神,左旋代表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多采用右旋,西藏苯教則用左旋。現在,通用形式為右旋。丁福保教授在《佛學大辭典》說道:如禮敬佛,右繞三匝,眉間白毫,右旋宛轉,總以右旋為吉祥。
上個世紀那場殘酷的戰争,有個與“卍”字形式很類似的符号被拿去當作暴力的标志。他們采用了紅底白圓中間黑字的形式,将這個符号四十五度傾斜,像兩把鐵十字釘在中央,那就是血腥恐怖的象征。
有網友這樣總結,“卍”字代表着宇宙萬物順時針的旋轉,有着佛法無邊、吉祥如意的含義。而“卐”為逆時針旋轉,它所表達的含義與佛法截然不同,代表着弱肉強食,權力的欲望。所以這個字千萬别錯用,需要注意筆劃方向。
結語:“卍”字為佛身上的異相之一,表示吉祥無比,是佛智慧與慈悲無限的體現。現代人在鋼筋森林裡生活,每日埋首于焦慮之中,可以偶爾停下腳步,去往慈悲、甯靜的佛教世界汲取養分。複旦大學曆史系教授錢文忠教授曾在采訪中透露,他正在收集《我國佛教史》相關資料,準備形成著作,還在小說寫作方法方面進行《釋迦牟尼》為主題的創作。他坦言:“我們對傳統文明要抱有溫情和敬畏之心。”讓我們心懷敬畏,了解曆史,避免錯誤的語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