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受訪人供圖
《夢想演說家》劇照。
受訪人供圖
口吃和演說,風馬牛不相及。
就有這樣一位又失聰又口吃的少年,勤奮好學、勵志笃行,一路蛻變成演說家。
他開起演說培訓班。作為總制片人和主演的電影相繼獲得北歐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提名,法國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入圍了澳門國際電影節、比利時安特衛普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青年電影節優秀故事片、金童象最佳制片人獎。他還有很多其他的身份:會銷培訓師、作家、公司董事長、投資人、特殊學校榮譽校長……這樣華麗麗的轉身令人驚歎。他叫彭博。
口吃又失聰,小小少年不棄學習
“認識彭博,大氣蓬勃。”這是彭博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因為身體的缺陷,童年時代的他并沒有話裡說的那樣樂觀自信。
1979年,彭博生于宜昌,由于自小跟随有口吃的外婆生活,他也有嚴重口吃。同樣一句話,普通人表達出來隻需幾秒,他卻要說上幾分鐘。“帶着面癱一樣的表情,我得使勁兒拍大腿才能蹦出幾個字。”
進入小學時,彭博無法融入同學們的日常交流,經常遭冷落,産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才二年級,我就不想讀書了。”父母不願兒子就這樣辍學,便将他轉回了農村老家的長壽山小學。
山裡的孩子單純又質樸,彭博在這兒找回了自信,也愛上了學習。但命運沒有眷顧這個讓人心疼的孩子,十多歲時,彭博因生病打針意外導緻失聰,經過中醫治療,才勉強通過人工耳蝸恢複了一點聽力。
當世界暗淡時,自己便成為光。彭博不棄學習,聽不到老師的聲音,他就對照課本看黑闆的闆書。
初中畢業後,彭博進入中專學習會計電算化。在校期間,他堅持汲取知識,《深圳青年》《商界》等書刊中的創業、自強的故事在他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
北上闖蕩,保安跳槽做銷售
進入中專,懂事的彭博想早些工作,減輕家中經濟負擔。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北京翠微大廈當保安,成為一名北漂。
那些日子裡,他絲毫沒有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也成為工友中的另類:每次洗完保安服,都要把褲線熨燙出來,舊皮鞋每天擦得锃亮,花上百元配領帶夾。
為了克服口吃的毛病,他把鵝卵石含在嘴裡,對着書一個字一個字練習發音,舌頭時常起泡出血。雖然痛苦,千錘百煉終有收獲,他說話吐詞有了不小進步。工作之餘,彭博還在北京外貿大學國貿專業函授班學習。
有希望,便是光明。
少年時種下的創業夢想正努力發芽,彭博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辭職,從銷售做起。
市場營銷是非常考驗口才和溝通技能的工作。在京求職,他連續吃了一個月閉門羹。
彭博想回老家再試試。“每次面試前,我都苦練介紹詞,還向面試官提出做不好就不拿工資。”
人生的冬日總是在漫長的煎熬中度過,冬盡有期。某保健品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給出區域銷售的職務。就這樣,風裡雨裡,都是彭博奔走的身影。産品優點、客戶需求,一一記心中。字典圖書随身帶,有空就練發音讀句子。
12年的市場營銷經曆,讓彭博收獲滿滿。有了經濟上的積累和一群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完全克服了口吃,一個表達自如、溝通流暢的彭博向我們走來。
30歲生日那天,他寫下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他毅然選擇專注,選擇熱愛。
結緣演講,開辦培訓班
2012年12月28日到30日,是彭博一直銘記的日子。他第一次在武漢完成為期三天的會銷培訓課,全程脫稿演講。
在十多年的銷售工作中,彭博迷上了演講,可以用“無可救藥”來形容,聽碟、看書、上演講班,他前後花了20多萬在演講訓練上。而市場營銷工作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企業都非常注重培養員工這方面的能力。
“何不開辦相應的演說培訓班呢?”
說幹就幹!彭博首先以企業内訓為嘗試,将營銷和演講結合起來,培訓課的效果非常好。他專門成立了公司,每個月的大半時間都在講課。還連續出版了《點燃工作激情》《會銷演講》等多本與演講有關的著作。
彭博說,現在回過頭看,坎坷隻是命運的底色,不甘平庸才是生活的支柱,我相信夢想的力量,命運總會因堅持而改變。
2014年秋天,彭博在上海完成一場演講後,一位導演主動找到他,建議将彭博個人經曆拍成一部微電影。
演電影、當制片,所有夢想都開花
演講,是彭博畢生将堅持的事業,跨行嘗試影視則是他完全沒想過的。“通過電影,或能鼓勵許多和我一樣身體殘疾的人振作起來,擁抱生活。”下定決心後,彭博便請人寫劇本,執導這部取名為《口吃演說家》的微電影。
由于缺少行業經驗,電影制作完成後市場反響并不好,不過卻激起了彭博對影視行業的興趣。
2015年冬,彭博受幾位影視業界的朋友啟發,打算拍攝網絡電影《舌戰》,還是以個人經曆為故事主線。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經曆、真實的情感,從這個角度說,男一号沒人能比我更合适。”完全沒有表演經驗的彭博堅持出演男一号。
2016年5月9日電影開拍,時間是彭博定的。“那時我已經完成了300場演講,值得紀念的日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網絡電影《舌戰》在視頻平台的播放量和豆瓣評分均有不俗表現。更讓彭博感動的是,很多聽過他演講的人,很多有口吃頑疾的孩子、學生,在線看過《舌戰》後,都深受鼓舞,他們紛紛給彭博寫信。“那些信件我都珍藏着,那是一顆顆赤誠的心,我決定拍院線電影的底氣和信心就源自他們。”彭博動情地說道。
彭博決定把目标鎖定在難度更大的院線電影上。這,便是電影《夢想演說家》的緣起。
劇本的來源,是2016年湖北作協的一位作家為彭博寫的一部5萬字的文學傳記。彭博找來專業影視編劇,數易其稿,終于在2018年夏天劇本成稿。
彭博立即組建劇組,并帶着大家前往老家宜昌找尋合适的拍攝場景,還專門邀請著名演員王勁松特别出演。
擔任主演不易,因為聽力不好,彭博在記住自己台詞的同時,也背下了所有對手演員的台詞。他自信地說:“雖然從未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訓練,但是導演在現場需要的人物表現張力,我都能充分地給到。我想,十年如一日,數百場的燃情演講,是在為今天的夢想做鋪墊。”
這部《夢想演說家》以彭博自身經曆為原型,講述主人公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愈挫愈勇,不甘命運的故事。“生命在最痛的地方開花結果。”
彭博還帶着電影《夢想演說家》參選北京電影節及其他電影節。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打造“夢想”類系列勵志電影作品,《夢想演說家》将于今年在院線上映,還有另一部在籌備過程中。“最大的殘疾不是身體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我們不應該給人生設限,每一次突破,生活都會如約回報你。”彭博如是說。
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羅祖詠 楊士啟
來源: 武漢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