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減肥要做切胃手術?都市快報作者: 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方序 魯青,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為什麼有些人減肥要做切胃手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都市快報
作者: 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方序 魯青
切胃減肥,你願意挨一刀嗎?
上周五,23歲的嘉興小夥子小應(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切除了2/3的胃,做這個手術就是為了減肥——身高1.7米的他,體重超過270斤,血壓、血脂、尿酸指标全部超标,血糖指标處于臨界值,再胖下去,糖尿病也要找上門了!
上周六下午,做完手術的小應躺在病床上休息,媽媽和姐姐陪在一旁。
“剛做完手術,血壓就下來了!"看到兒子的變化,媽媽挺高興。原先兒子因為血壓太高,走路都頭暈,降壓藥要吃兩種。
“可能我天生就是那種易胖體質,沒辦法,喝水都長肉!"談到自己的體重,小應也很無奈,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小胖墩。一開始是媽媽喂得多,想讓他長壯實點,沒想到後面一發不可收拾。
減肥減了很多次,小應每次都是瘦一點又反彈,反反複複越減越肥。兩年前大學快畢業時,他體重達到280斤。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體檢時查出了高血壓,開始吃降壓藥。同時,血脂、尿酸指标也超标了。
畢業後,小應找了一份電力設備相關的工作,因為太胖,工作也受到了影響。有時候檢修設備,因為身材太胖,無法完成檢修任務。尤其是過去的一年裡,他的健康頻頻亮起了紅燈,血壓越來越難控制,血糖指标也到了臨界值,再發展下去就要變成糖尿病了。
為了小應的健康,一家人經過商量達成一緻意見,到杭州找浙醫二院腹腔鏡外科主任王躍東主任醫師做切胃手術。
經過評估,小應的各項條件都符合手術适應證。上周五下午,王躍東主任在腹腔鏡下,為小應做了微創手術,切除了2/3的胃。預計一周後可以出院。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半年到一年,小應的體重有望能夠降到170斤左右。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切胃手術。
王躍東主任說,切胃手術在醫學上稱作“胃袖狀切除術",手術原理很好理解,胃原來是個酒袋形的大皮囊,上連食管、下連小腸,按食道的粗細把凸出來的部位切掉,胃變成細細的管子,消化食物的地方減小了,胃口就變小了,攝入的熱量少了,體重自然會降下來。
2008年4月,切胃手術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納入常規減重手術。
美國這項手術的适應人群必須符合下列6項條件:
病态性肥胖BMI>40〔BMI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或重度肥胖BMI>35合并肥胖導緻的内科疾病;
嘗試減重失敗;年齡18-55歲;無内分泌系統異常;無主要精神疾病,無嗜睡或藥物濫用;無主要器官功能嚴重異常,能接受手術。
由于亞洲人的體形和歐美人不一樣,亞洲人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同樣體重,更容易對各種器官造成影響。所以在臨床上,亞洲人BMI>32合并有肥胖導緻的内科疾病,就可做切胃手術。
在國内,切胃手術不像在國外那麼普及,但是近年來随着國人肥胖人群增多,選擇做切胃手術的人也逐年增多。到目前為止,王躍東主任做的切胃手術已累計超過200例。
上周末,浙醫二院腹腔鏡外科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把之前做過切胃手術的部分患者請回醫院,互相交流減肥心得。大家一緻的感覺是,做了手術後,胃口比以前小多了,更容易控制食欲。
做了切胃減肥手術,很多人最大的顧慮是術後是否影響健康?
王主任說,實際上,對于那些嚴重肥胖,尤其是伴有高血壓、高血糖等并發症的人來說,做這個手術,能改善身體狀态,有一個原先是Ⅱ型糖尿病的女孩子,之前需要吃降血糖藥物,手術後血糖指标正常了,從此告别了藥物。
當然,即便做了切胃手術,也并非一勞永逸。做手術隻是幫助肥胖者減肥,把他們盡可能拉回到正常人的行列裡。如果切了胃以後,還是暴飲暴食,不注意健康,那還是有複胖幾率的。
此外,也會有一些愛美的女孩子,本身不是很胖,但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也想切胃減肥,就需理性對待。如果本身體重是正常的,切胃後反而可能損害健康,導緻營養不良等問題的發生。建議體重正常的愛美女性還是通過健康飲食、加強鍛煉來達到減肥的預期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