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每一秒,你都可能改變你的世界!
文/MY麥子
1
前幾天,在一個老師的推薦下,看了一部1999年的電影:《羅拉快跑》。
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年輕的戀人,愛情至上的羅拉與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曼尼。
曼尼為了完成一項交易,帶着10萬馬克的錢袋等待羅拉的接應,但是因為羅拉的自行車被人搶走,耽誤了接應時間,曼尼隻好乘地鐵回去。
這時車廂上來一個乞丐,乞丐摔倒了,曼尼扶起身邊的乞丐,與此同時,他看見兩名警察向他走來。慌亂中,曼尼下了車,把錢袋也忘在了車廂裡。待他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錢袋被乞丐拿走了。
這時距離曼尼把錢交給老大的約定時間僅剩20分鐘,如果他在20分鐘之内籌集不到10萬馬克,曼尼就會被老大殺死。
走投無路的曼尼打電話向女友羅拉求救,如果羅拉20分鐘之内不能趕到,曼尼隻能铤而走險搶劫電話亭對面的超市。
為了能夠解救曼尼,羅拉狂奔在向銀行家父親求助的路上。
2
影片的前十分鐘介紹了羅拉為什麼奔跑,在整個影片中,分了三種不同的場景,羅拉奔跑了三次,而每次的結果卻各不相同。
第一次奔跑,羅拉放下電話之後就直接跑了出去,在路上與拿着錢袋的乞丐擦肩而過,但她并不知道,到了銀行之後詢問正在和情人吵架的父親要錢,卻被父親告知自己并非親生,在父親那裡沒有拿到錢的羅拉,直接跑去見了曼尼,兩人铤而走險搶了電話亭外面的超市,當他們拿到了足夠現金,準備逃離的時候,他們被警察圍剿,最後羅拉被警察擊斃。
第二次奔跑,羅拉在下樓的時候被樓梯間牽着狗的一個男人絆倒,摔了之後的羅拉比上一次的奔跑速度更慢了,因為慢了幾秒,在路上所見所聞都與上一次完全不一樣,這次她撞到了乞丐,但還是沒有産生懷疑,這一次到銀行的時候父親沒有和情人吵架,在羅拉提出要需要錢的時候被父親拒絕,她本走下了樓,但趨于不甘心,順手拿了門口保安手裡的搶,挾持了父親,順利從銀行拿到了10萬馬克,于是她狂奔到電話亭和曼尼見面,當曼尼走向她的時候,被橫向疾馳而來的救護車撞死了。
第三次奔跑,羅拉下樓的時候直接跳過了那條狗和主人,這次在路上的情景又與之前的不一樣了,當羅拉正好跑到銀行門口的時候,看見父親正坐車離開了,走投無路的羅拉花光了身上所有錢進了賭場,她憑借自己的聲音特色,幾輪之後,她赢得了10萬馬克。而另一邊的曼尼,因為借給他電話卡的盲人一個指引眼神,他看到了那個拿他錢的乞丐,于是順利拿回了自己的10萬馬克。當羅拉拿着10萬馬克到達約定地點的時候,曼尼已經把拿回的10萬元交給老大了。這一次的奔跑,他們誰也沒有受傷,還賺了羅拉在賭場赢得的10萬馬克。
三次不同的奔跑,因為一點點的時間誤差,不同的思考,最後形成了不同的結局。
3
故事情節本簡單,當我們細看影片的每一個細節的時候發現,在去執行某個事情的時候,隻要某個時間或者是某個想法改變,也就會是不同的結局。
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自己的世界,我想這正是整個影片要表達的吧!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決定事情改變與走向的,除了當時的思考,也有就是時機,很多事情提前一分鐘與晚一分鐘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美國夫婦到中國跟團旅行,當旅行車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這對夫妻發現周圍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于是向司機申請是否可以下車步行,徒步觀光,保證在約定時間之前到達目的地與團隊彙合,最後司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并停車讓他們下車。
然而悲劇發生了,這對美國夫婦剛下車前行不久,就聽到剛過去的旅行車在前面過山路的時候,因為山體滑坡被整個車體被埋在了石頭下,車上的人無一生還。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這對美國夫婦是多麼的幸運啊,要是他們也在那輛車上最後不是所有人都無一生還麼?
可是這對美國夫婦卻很自責,他們認為如果不是他們當時要求要下車,司機就不會停下來而耽誤一點時間,若車子正常行駛,根本就不會正好遇上山體滑坡,旅行車也可順利通過那裡,而這應該所有人都可以安然無恙的到達目的地的啊!
4
僅僅是時間的差距,就導緻了不同的結局。實則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左右了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行動不同帶來了不同的結局。
我們的人生中亦一樣,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強調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嚴格的時間觀念,一點小誤差就可能造成大損失。
他講述了他的一個同學,當時已是某公司CEO,當時約了一個客戶談合同,朋友當時也按時出門了,結果遇到了曬車,最後到達會議地點的時候晚了3分鐘。
老師朋友很誠懇的說着抱歉,并講明原因,最後客戶還是以遲到為由取消了本次簽約,老師朋友損失幾百萬。
現在很多人做事情就是習慣了拖拖拉拉,上班的時候不到最後一刻不會到,去上課的時候時間沒到絕不出門……
改變一點點,早一點點,你隻有在每一次做一點點小的改變,或将改變你的世界,因為每一秒,這個世界都在被改變着。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