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是人體很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從我們在娘胎裡開始,心跳就意味着生機和希望,而人的心跳一旦監測不到,很可能意味着生命正在消逝。
心跳并不單是提示生命的活力,它的主要任務是如水泵一般,泵動血液在人體流轉,反映血液供應是否正常。血液對人體有極重要的作用,不僅為全身輸送營養,還是新陳代謝的标志,邏輯關系大緻是這樣:心跳停止——血液流動停滞——代謝終止——生命終結。
現代醫學對心率有明确的标記:平靜狀态下每分鐘在60—100次之間,而且在解剖學的支撐下,描述了心跳的過程,大緻如下:
靜脈血——右心房收縮——右心室——肺動脈泵入肺——通過氣體交換變成動脈血;
動脈血——肺靜脈泵入左心房——左心房收縮——左心室收縮噴射——血液泵向主動脈——供給全身各器官——變成靜脈血。
這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心髒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發動機,在人的一生中大約跳動25億—30億次,是“模範器官”之一。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社會分工又各不相同,所以人的心跳情況是不一樣的,普遍規律是:
從心跳速度看:嬰兒>中青年>老年;
從性别看:女人>男人;
從時間看:白天>晚上睡眠時;
從人體活動看:運動、生氣、吃飯、勞動等時機>平靜狀态;
從職業看:健康人心率>職業運動員心率;
從病理區分看:心率>100次/分鐘,叫“窦速”;心率<60次/分鐘,叫“窦緩”。
通過這些基礎數據可以看出,心跳快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年齡、身體、生理、工作狀态等諸多因素影響。
有的人認為,心跳越快越不好,因為人的心跳總數是固定的,心跳太快了意味着比心跳正常的人提前到達“生命終點”;心跳越慢越好,理論支撐是“烏龜”,心跳每分鐘隻有20—30次。這些看法對不對?科學家們研究了近200萬份體檢報告後,得出了理想心率數據:
1、心跳次數>70次/分鐘,定義為心跳過速,每多于1次,平均減壽4個月。
2、心跳次數大于70小于89(次/分鐘),平均減壽3.5年。
3、心跳次數大于90小于99(次/分鐘),平均減壽8年。
4、心跳次數大于100次/分鐘,平均減壽13年。
5、說明:科學家校正了一些吸煙、高血壓等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
結論是:人在平躺5分鐘後測量,心跳若為60次/分鐘,可能更健康。換句話說,心率慢與長壽确實有一定聯系,但并不是說心率越慢,就越長壽。
為什麼心跳快不是好事?心跳太快,每一次泵血,會沖擊一次全身動脈,次數越多,對血管的沖擊就越大,血管受損的風險就越高,更容易引發心腦血管類疾病。
實際上,心跳慢也不好,心跳慢是指每分鐘小于50次,會引起供血不足,使身體缺氧、缺血,可能引起昏迷,誘發猝死。所以,檢查身體時,如果是心跳過低,伴有眼前發黑、頭暈乏力等症狀,醫生會及時查明原因。
心髒是身體的“發動機”,對全身器官的作用非同小可,一旦出現異常,會很快搏擊各個髒器,出現一些不可逆的損傷,特别是心跳節奏莫名加速,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報,如甲功異常、糖尿病、心衰、房顫等。所以,及時保養心髒,讓其維持在健康的跳動範圍很有必要,做到這3點:
一是控制飲食,一定要飲食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别注意攝入對心髒有好處的富含鉀、鎂、ω—3脂肪酸的果蔬,不要長期酗酒、喝咖啡,不要形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它們會引起肥胖、動脈堵塞,直接引起心髒疾病。
二是睡眠充足,長期缺乏睡眠,心髒一直在超負荷運作,終會有一天出現心律失常、缺血等問題,引起心肌梗死、猝死。
三是堅持運動,運動使心肌收縮變好,心肺功能同步提高,可以有效預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