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黔靈甲秀間
王維五言詩《山居秋暝》是他隐居終南山時所作的山水詩名篇:
山居秋暝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充滿詩情畫意,寄托着詩人的情懷和追求,它是千百年來無數畫家描繪的最理想的題材。以下作簡單賞析:
一,二句(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首句“空山新雨後,”的“空山”二字值得“玩味”。詩人明明知道山中有浣女漁舟等,為何稱“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盛,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迹,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此是表象。王維十九歲時寫的《桃源行》中詩句“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用“空雲山”形容“世外桃源”,這正是詩人用“空山”的真正用意。在詩人心中,這個遠離喧嚣塵市的隐居之地就是他理想的“世外桃源”。可以說,“空山”二字是全詩的“詩眼”。
次句“天氣晚來秋。”妙在一個“秋”字,秋字放在句尾既押韻,又突出作者悲秋之意。若換成新詩,寫成“秋天傍晚天氣漸涼”,則平淡無味,宛如白開水。
“空靈山谷,山雨初霁,天氣向晚,秋意漸涼。”首聯開篇的詩情,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吟誦,有多少描繪此詩情的山水畫!筆者選擇一幅近人作品,供大家欣賞,不知畫面能如你心中所想否?
這兩句詩是公認的山水詩經典之聯,讓我們想像一下這兩句詩的意境:
“天色已冥,皓月當空,月光透過松林灑落在地,清泉在山石上淙淙流淌。”一幅靜谧而清奇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真是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着力,又動人心脾,一般人怎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所以用這兩句詩作的山水畫特别多,筆者選了一幅:
上面這幅畫,是近人之作,畫中有月,有樹,有山泉,尚能表達詩的意境。
五,六句(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皓月當空之下,還有另一番人類活動的熱鬧場景:
“竹林嘩嘩作響,洗衣的浣女歸家了;荷葉輕輕顫動,漁夫滿載而還了。”原來在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蓮之中,生活着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浣女,漁夫們。詩人通過“竹喧”和“蓮動”,寫活了竹林中的浣女,蓮葉中的漁舟,畫面生動活潑,極富詩情畫意。
“浣女”和“漁舟”是中國詩詞熱門話題,也是畫家們常描寫的題材。以這兩句詩為題材的畫作不少,選兩幅近人畫于下,襯托詩意:
在這一聯中,王維引用《楚辭.招隐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這一典故。此句中“王孫”指的是貴族子弟或隐士,其意是說山中險惡,王孫為何還不歸來。詩人反其意用之,暗喻自己遠離“朝堂”,歸隐山中。
因此,尾聯這兩句詩意思是:“在這貌似“空山”的“世外桃源”之地,春天芳菲隨着季節已消歇,秋日山中一樣多姿多彩,王孫啊!(暗喻王維自己)你可以在這裡停留下來了。”充分體現了詩人潔凈純樸,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決心歸隐的心情。
縱觀《山中秋暝》全詩,中間兩聯寫景,一靜一動,颔聯寫物,頸聯寫人,泉水,青松,翠竹,青蓮,都是詩人高尚情操寫照。以物明志,以人望政通,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耐人尋味。
筆者認為,《山居秋暝》八句詩,四十個字,就像一幅幅山水畫卷,精彩紛呈,不愧為山水詩之冠。
附:王維和王維的五言詩
王維(701一761),字摩诘,唐詩人,畫家,後世尊稱“詩佛”。蘇轼評價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最擅長的就是五言詩,且多為詠山水田園之作。遣詞造句言簡意駭,通俗易懂,又讓人難以忘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