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長跑是賽程超過40km,曆時2h以上的運動,運動員每小時至少要消耗300g糖類,而正常人體内的血糖含量為0.8至1.2g/L。這樣看起來,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一定會因為血糖供應不足而出現低血糖症狀,但往往這樣的問題并不總會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人體的血糖分别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質轉化,而人體的血糖會用于細胞的氧化分解提供給人體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轉化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人體中的血糖含量主要依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來維持穩定。胰島素可以促進組織細胞加快攝取、利用和存儲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進糖原分解,并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血糖調節的過程中,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血糖含量降低,同時血糖含量降低反過來又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這樣的反饋調節對于機體維持穩态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對于低血糖症患者來說,想要維持體内血糖平衡并非易事。低血糖症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降低,并引起相應症狀和體征的臨床綜合征,病人常以交感神經興奮和(或)神經精神及行為異常為主要特點,血糖濃度更低時可能出現癫痫樣發作昏迷和死亡,當血漿葡萄糖濃度升高後,低血糖症狀也會随之消退。根據低血糖的發病機制,低血糖症可以分為胰島素介導性和非胰島素介導性。胰島素介導性的低血糖症主要是因為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降低到低血糖水平,而胰島素的分泌速率不能相應降低。而非胰島素介導性的低血糖症常見于重症疾病所緻。
由此可見,一個健康的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雖然血糖在不斷被消耗,但血糖的含量仍然會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下,穩定在健康水平。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