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大約在20歲以前,我常常被村裡人說:“你這是又要回娘家!”我聽了,心裡有些暖呼呼的,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為什麼呢?因為我是個男孩子,不是女孩子,更不是結婚以後的新媳婦。“回娘家”這三個字,是針對那些出了嫁的女人回娘家走親說的,是特指。就像歌中唱的那樣:“誰家的媳婦,她走得忙又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而我是一個男孩子,怎麼會有“回娘家”這種說法呢?
這要從我出生後的經曆說起。在我剛剛兩歲多的時候,就離開親生父母的懷抱,到外婆家了。後來聽外婆說,那時我剛剛學會蹒跚着走路,幼小的腿腳還不那麼穩當。外公外婆一輩子隻生了我母親和大姨兩個女兒,沒有男丁。大姨出嫁後,最初的幾年一直沒有懷上孩子。到我母親出嫁後,家中就隻剩下了外公外婆兩位老人。
我出生的時候,外公外婆還不到60歲,身體都挺健康,就是覺得精神上有些孤獨。于是,在我的大妹妹降生之後不久,兩位老人就向我的父母提出,要将我接到他們身邊生活,跟他們做個伴,當作親孫子養着,以解晚年膝下無兒孫之樂的寂寞。到我長大以後,也好照顧他們,為他們養老送終。
我的父親在家中是長子,而我又是長孫,對一般家庭來說,無論如何是不舍得“送”出去的。剛開始,我的爺爺奶奶是非常不情願的,父親自然也是滿心不舍得,但由于我的母親不忍心拒絕外公外婆,在和家中的人鬧了一陣别扭以後,爺爺奶奶和父親最後妥協了。于是,幼小的我,被大人們哄着,坐上外公的手推車,一路吱呀吱呀地從10多裡外的父母家中,懵懵懂懂來到了陌生的外婆家裡。
聽父母說,我在出生以後的那一段時間裡,非常的“淘”人。白天黑夜都要父母抱在懷裡,一放下就哭個不停。特别是晚上,夜深人靜,隻要一聽到父母起夜開門的聲音,即使很細微,也會立刻醒過來,然後哭鬧不停。父親和母親隻好輪流抱着我在屋裡走來走去,還要輕輕地搖晃着我的身子,隻要稍有停頓,即又哭鬧起來,攪得他們一整夜都睡不安穩。後來想,這是不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作出安排,這個孩子可能很早就要離開他們的襁褓,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孩子不舍得脫離父母的懷抱,所以纏着他們哭鬧個不停,讓他們提前付出一點對親生骨肉的照顧和疼愛呢!
到外婆家以後的生活,很多是沒有記憶的,隻能偶爾從外公外婆的話裡去了解。年幼的時候,我每次“回娘家”,都是坐外公的手推車。在和父親拉家常的時候,聽他說,有一次我和妹妹、弟弟貪玩,要回外婆家的時候,哭着鬧着,躺在地上打滾,就是不上手推車。父親生氣了,打了我的屁股,然後隻好用繩子将我捆在手推車上面。父親說,當時他也挺心疼、挺後悔,但是為了讓我跟外公走,還是狠狠心那樣做了。
外公帶我“回娘家”,有時也會讓我在那裡住幾天。我最早的一次記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一旁的弟弟睡夢中将被子完全扯到他那邊去了,我雖然覺得裸露着身子很冷,但卻不好意思去将被子往自己這邊扯一扯。其實,這是因為平時不跟他在一起生活,盡管是在父母的家裡,但自己卻或多或少有了一種類似“外人”的感覺,做起事來畏首縮腳,不那麼“實在”。
也是在這一次,住了幾天後,父親用自行車帶着我回外婆家。他在自行車後座上捆了一個筐,将我放在裡面。走到一個下坡路的時候,一不小心,自行車跌倒了,我被從筐子裡摔出來,至于細節,已經完全記不得了。
離開親生父母的孩子,在另外一個家庭成長環境裡,無論生活得怎樣,都想念和渴望父愛母愛,這是人的天性,是血緣之親、骨肉之情。我的母親那時身體比較瘦弱,也不會騎自行車,家裡還有弟弟妹妹需要照料,一大堆雜七雜八的家務也要打理。所以,她平時到外婆家看望我的次數不多。父親有時會騎自行車來看看我,給我帶一些好吃的東西。
要是母親來的話,每次都是由父親用自行車帶着。我最早記憶中的母親,面色白皙,滿臉笑容,說話輕柔,看上去是那樣的親切。母親的笑容,是我對母親最溫暖、最深刻的印象。母親回去後,我常常一個人想,她哪一天還能再來?甚至在心裡暗暗地假設,以後要是再見不到母親,自己該有多麼的傷心!就這樣在心裡盼望着也經常失望着。有的時候,我會獨自一人走到村口那裡,默默地站着,眼睛朝着母親來的那個方向張望,但卻總見不到父親用自行車帶着母親的身影從遠處過來。這時,淚水會按捺不住地湧上了眼眶。
到我稍大一些,能自己走着“回娘家”的時候,那條10多裡的拐彎抹角的鄉間小路,便印上了我回父母家中探親的足迹。同村中那些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子相比,我更早地學會和習慣了特立獨行。外婆收拾好一個包袱,裡面裝一些吃和用的東西,綁在一根細木棍的一端,叮囑幾句後,我就挑在肩上趕路了。來往次數多了,那條小路上的一草一木,每一片莊稼,每一頭牛羊,沿途村莊的房屋,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它們陪伴着我,走過春夏秋冬,走過風霜雨雪,讓我在“回娘家”的路上不寂寞、不孤單。
在父母那裡的時光總是溫馨但卻短暫的,盡管自己很留戀,心中非常依依不舍。因為對從小就離開父母的我來說,這裡似乎是我的家,又似乎不是我的家。如其說我是這個家中的一個小主人,倒不如說是一個特殊的“客人”更确切。我對父母所在的那個村子和村中的人幾乎一無所知,而對外婆那裡的人和事卻耳熟能詳,如數家珍。
“回娘家”,最大的快樂是能夠與父母和弟弟妹妹們團聚。家裡的書,是我的最愛。那個年代的連環畫冊,最早就是在“娘家”接觸和讀到的。記憶裡,父親讀的書有《紅樓夢》《創業史》等。沒事的時候,他會牽着我的手,到村子裡和野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母親包的餃子,是那樣的鮮美可口,吃出了與平時不一樣的味道,也從中感受到了一份最真實、最樸實的母愛。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玩耍,想着法子逗他們開心。将最小的妹妹背在身上,去野外捕螞蚱、捉蜻蜓、采野花。幾天充滿大人孩子歡聲笑語的時光,讓我暫時忘卻了在外婆家那孤單、寂寥的生活。
到了我上高中的那一年,外公買了一輛自行車,是“海燕”牌的。那個時候,我們這裡最稀缺、最吃香的自行車是“大金鹿”,可是它挺緊俏,需要憑票才能買到,一個村子裡都難以見到一輛。外公能買回一輛嶄新的“海燕”,就已經拔了尖,足以讓很多人家羨慕了。
有了自行車,從此我就不用步行着“回娘家”了。有一年夏天,外婆家養的老母豬産下七八隻小豬仔。外公惦記着母親家裡的生活,就讓我送一隻過去讓母親飼養,長大了以後賣了補貼家用。他找來一個筐子,将豬仔放進去,擔心路上豬仔爬出來,又用廢舊布料将上面蒙嚴實了,然後捆在自行車後座上。
可是,到了母親那裡以後,解下筐子敞開一看,原來活蹦亂跳的小豬仔,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死了。因為急着趕路,途中我也沒有留意,總認為它跑不了,更沒想到會出這麼大的意外。母親連聲歎着氣說:“唉!真是的!真是的!這麼好的小豬仔,糟蹋了怪疼人的。”事後想了想,這是因為天氣熱,筐子又蓋得嚴實,裡面透不進多少風,剛生下的小豬仔經不住悶和熱,所以捂死了。當初隻想着别讓它半路上跳出筐子跑了,卻忽視了這一點。
為這件事,母親郁悶和糾結了好多天。我回到外婆家裡以後,外公外婆也心疼和懊悔得不行。外公隻好打發我又送去一隻豬仔。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隻是在筐子上多綁了幾條繩子,沒有再遮蓋任何東西。小豬仔送到母親家以後,安然無恙,後來長得膘肥體壯,竟有300多斤。
幾十年過去了,想起那些“回娘家”的歲月,眼前清晰如昨,心中感慨萬端。那段曾經走過的路,是那樣的短,又是那樣的漫長;那些日子,是那樣的孤單,又是那樣的充滿期待;那份兒子對父母的情感,是那樣的惆怅,又是那樣的日夜萦懷、依依不舍;那段被命運改變了的生活軌迹,是那樣缺失了很多人都有的東西,又收獲了很多人沒有的東西。
直到今天,當我聽到“故鄉”這個字眼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外婆家。那裡是把我養大的地方,它占據着我的情感高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而父母那裡,又何嘗不是我的故鄉呢?那片熱土生下了我,我的根在那裡,一輩子都無法割舍。所以說,我有兩個故鄉,這是一種恩賜,也是一種福分。它們讓我的情感世界更豐富飽滿,生命中有了更多厚重和珍貴的東西。無論走到哪裡,這兩個故鄉都是我忘不掉的鄉音鄉愁,是永遠眷戀、牽挂着的溫馨家園。
長路漫漫,歲月悠悠。“回娘家”,這是多麼親切的字眼。這一情結,早已融于我的内心,彙入我的血液,伴随着無數個春夏秋冬,溫暖着一生一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