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打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瓶頸。高遠已經很到位了,出手不快,殺球無力,點殺用不上力,反手是痛點,封網不是下網就是出界,找不到擊球瞬間停頓的感覺等等。其實隻要做一個小小的改變上訴問題就會馬上有較大改善。
這不是開完笑嗎?竟然有這種速成的東西?其實這個動作誰都會做,就是你牙根就沒想到去做。因為大家思路都在高遠球的擺臂揮拍和内外璇上。都說高遠球是基本功,打好高遠球就會發力了,這是一個誤區,上訴問題你還是解決不了。因為高遠球強化的是圓周運動發力,是一個半徑不斷加大的圓周運動。在沒有制動前,是按照角速度和線速度的關系,線速度不斷加大,但這是個正比例加速的過程,隻是在提高爆發力産生前的初速度,不是爆發力産生的過程。真正的爆發力在制動時産生,這時速度是按照平方的倍數短時間迅速增加。不信你把鞭子綁在電風扇上,看看能不能甩出鞭打的效果。
羽毛球和鞭打不一樣的地方是,必須在特定方向去發力,如果方向錯了,打出鞭打的效果也沒用,不是下網就時出界。習慣用高遠球的圓周運動方式去發力有兩個緻命的問題:一個是方向性不好,發力不集中。圓周運動特點就是圓周上的點瞬時方向都是切線方向,不是你想要的出球的方向,導緻落點不準,力量分散。高遠球的擊球點決定了,該點的切線方向一定是斜向下的。為啥打出的高遠球的都斜向上了?因為你下意識的運用了直線運動,比如利用蹬轉使身體重心往球的方向直線運動,是圓周運動的圓心也跟着往球的方向直線運動,結果圓周的軌迹就被拉的平滑的了,切線運動方向就朝向斜上方。另一個就是刹車不住車。擊球瞬間的角動量非常大,在切線的運動方向上如果不主動制動,根本殺不住車。這就導緻傳遞給球的能量損失。隻有直線運動能解決上面問題(圓周和直線運動的關系,詳見上一篇《對羽毛球發力方向的一些感悟》)。
在羽毛球的發力動作中,“鎖”才是發力的精髓,發出的力不會“鎖”就無法高效傳遞。有朋友分析鞭打時用角動量守恒,思路正确,但關鍵是怎麼去形成制動讓球進一步加速。繩子是軟的,阻擋一下,不會影響整體的動量。胳膊和拍子都是硬的,如果不會制動,會讓整個胳膊都制動,整體動量都減小了,去哪裡加速拍頭?圓周運動的方式決定了制動的難度,如果不會制動,根本就制動不住。要麼刻意制動,影響效果。直線運動就容易制動,好比直線刹車和彎道刹車的感覺。人走路時,被絆一下,身體怎麼運動?不會“鎖”,就是不會下絆子,主動制動就像人撞牆上了,動量全沒了。如果會下這個絆子,什麼停頓,鞭打,封網,平抽,霸王殺,點殺……都是浮雲。這麼重要,你說是不是精髓啊。
以屈指發力為例。如果僅從杠杆的原理去解釋就太狹隘了。它是一個做着圓周運動的杠杆。後三指發力在加速拍頭的同時(杠杆起作用,但這個速度很小),也在制動拍柄(下個絆子,角動量守恒開始起作用,産生爆發力)。所以,逐級發力更深層次的理解是逐級制動(制動也是發力)。有發有收才是一個完美的發力過程。制動的更高境界提供一個反作用力,加速制動。屈指發力是不是很美秒,既能加速又能促進減速。這是“近端制動、遠端加速”的典型例子。
現在,重點來了。如何才是正确的制動(“鎖”)方式呢?胳膊要伸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類似砸東西的動作,一種是類似拳擊、推門的動作。都是胳膊伸直,兩種方式非常不同。砸東西的伸直,“手”做的是圓周運動。推門的動作,“手”做的直線運動。這兩種運動最大的不同在于,砸東西時大臂會一直往下運動、是個肘部下沉的動作,而推門的動作是個大臂往上運動、肘部上擡的運動。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明白點什麼?都達到了伸直的目的,但胳膊的運動方式完全相反!!!所以,直線運動雖然也能加速,但最大的作用是它能實現近端制動,不影響整體角動量的近端制動!!!擺臂揮拍後拍頭已經加速,但要産生爆發力就要在擊球的瞬間去做一個胳膊類似推門伸直的動作,這個動作并不會增加很大的速度,但是它可以在不影響拍頭速度的情況下讓肘部做一個相反方向的運動—就像突然下了個絆子,完美的實現了“近端制動遠、端加速”。這種伸直的方式,肘部的回撤完全是自然形成的,隻要你去伸直胳膊就會産生,不是刻意的回撤。所以,“鎖”是發力正确後的自然結果,所有刻意去“鎖”都是錯誤的。一旦你掌握了這個方式,在擺臂、旋轉後突然使出這一招,實現圓周運動和直線運動的完美結合,暴力法瞬間形成。
一個完美的發力過程是圓周和直線、發和收、強和弱、快和慢、長和短的完美組合。圓周運動速度足夠快可以産生這種效果,但有點慢,因為這種直線運動是被動産生的。圓周和直線的關系中,離心直線是主方向,圓周運動是實現主方向的手段,它們是從屬關系,即:直線帶着圓周玩。如果你能做到直線帶着圓周玩,就是在主動的去實現直線運動,節奏會更快。一個完美的發力軌迹是:離心直線(虛拟)---圓周---直線(真實)的軌迹,虛-實、直-圓-直,又一個完美的輪回。一旦你能熟練的把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結合,什麼停頓,鞭打,封網,平抽,霸王殺,點殺……真的都是浮雲。兩種的結合稍微有點難度,難在那種感覺妙不可言,但可快就可以學會。可以通過反手颠球的方式去找,胳膊快速往垂直方向去用大力甩直(适度,不要受傷),什麼停頓、抖腕、回撤的感覺全出來了。
所有的運動都是相通的,一旦你明白了這個發力過程,踢足球的鞭打動作,瞬間秒會,即使你根本不會踢球。因為“踢”和“踹”類似于“砸”和“推”,在“踢”中揉入“踹”的動作即可,多美妙的運動。這種胳膊伸直的方式,原理就是“超等長收縮”(請百度)--肌肉先做離心式拉長,繼而做向心式收縮的一種複合式收縮形式。重點是快速做出的離心拉長的動作,伸的越直、拉的越長,向心收縮自然越快。而圓周運動會産生離心力,離心力又促使圓周運動變成直線運動,直線運動反而會制動圓周運動,制動的減速卻産生更快的速度。圓-直,動-靜,減-加,運動如此美妙!!!。你看許多專業運動員大力殺球的慢動作,殺球的瞬間有個肘部彎曲的動作,這個動作可以完美的卸掉多餘的力量,根本不用刻意的去停頓,這就是超等長收縮的自然結果。胳膊彎曲-伸直-彎曲的過程就是靜止-加速—制動(爆發)—洩力(靜止),又一個完美的輪回。看到這裡是不是又明白點什麼?對,擊球時的上肢的回撤的感覺是超等長收縮的自然結果。離心拉長程度越大,感覺越明顯,它的收縮方向是沿着大臂方向的收縮。有些朋友刻意去回撤是錯誤的,由于做不出沿大臂的直線收縮,往往是往身後去刻意回撤。平抽可以強化這種直線運動,雙手快速離地的俯卧撐可以訓練這種超等長收縮。
大道至簡,直線發力是不是和小區裡大媽們拿着超市球拍打球的姿勢很像--拿着蒼蠅拍迎着球伸直去打?原來精髓就蘊含在蒼蠅拍裡,奇妙嗎?發力就是一層窗戶紙。大家滿腦袋一談發力必是擺臂,内外璇,思想已經被禁锢了,這就是瓶頸産生的原因,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說實話,我所講的根本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人都會用的動作,完全符合人的習慣,隻不過大家沒有留意。發力隻是基本功,掌握方法,不見得就能熟練應用,還得多練才能孰能生巧,但多練也是按正确方式練。最最關鍵的是自己的意識,要多反思,多思考,不要受傳統思維和觀點禁锢。
美無處不在,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