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分鐘看懂血常規檢查

一分鐘看懂血常規檢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9 03:56:06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血常規。血常規可能是我們進醫院之後最常見的血化驗了,特别是住院時血常規是必查的。近兩年新冠疫情的發展,血常規更是作為篩查的必備項目之一。因為新冠核酸檢測它有一定的時間延遲性,不能立馬就出結果,而血常規幾分鐘就可以看到結果,簡單快捷,可以結合血常規和胸部CT以及流行病學史,來初步判斷是否為疑似患者。那麼血常規到底可以反應哪些疾病?普通人怎麼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呢?看了這個文章,想必我們會有一個收獲。

臨床上血常規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一是反應炎症指标的白細胞系,簡稱白系;二是反映是否貧血的紅細胞系,簡稱紅系;第三部分是反映凝血機制的血小闆系統。臨床稱為血常規的三大系,今天我們就從這部分來給大家逐一分析。

白系:主要指标是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白細胞升高,最常見的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就像守衛我們身體健康的士兵一樣,當有細菌侵襲身體時,我們的白細胞就會多派士兵去對抗體内的細菌。從這方面說,嬰幼兒容易患病是因為體内的免疫系統不夠強大,生病一次,抵抗力也會随之增強。生病對于身體也是一次練兵,但是要及時控制,以免出現并發症。當然,如果長期感染,有可能造成士兵損耗過多,出現白細胞的正常或下降。

白細胞嚴重下降,說明守城的士兵少了,機體免疫力下降,會無力抵抗各種感染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有病要及時治療,既不能過度治療,又不能對疾病放任不管,以免出現遷延難愈。常見的例子是對體質尚可的人,包括兒童,發熱38℃以下,可以不用退熱藥,多飲水增強代謝、或者用溫水把毛巾浸濕,擦拭額頭、腋窩、頸部兩側、腹股溝等部位,物理降溫,注意不能擦拭前心後背處,以免出現危險。

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組成的50%-70%,它和白細胞的高低往往時一緻的,也是反映細菌感染的一個指标。當白細胞升高時,中性粒細胞往往也會升高。有時白細胞正常,僅僅中性粒細胞升高,比如感染較輕時。

淋巴細胞占白細胞的20%-40%,它是病毒感染的效應細胞,升高常見于病毒感染,我們可能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病毒感染大部分時候白細胞是正常或下降的,如果白細胞升高可能合并細菌感染。新冠肺炎的血常規表現和普通的病毒感染不太一樣,新冠肺炎感染患者,血常規初期常表現為白細胞的正常或下降,但中性粒細胞也出現下降,這是和普通病毒感染不一樣的地方。

紅系:主要指标有紅細胞、血紅蛋白,它們兩個都是反應貧血的指标。因為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結合紅細胞與血紅蛋白下降是否一緻,來判斷貧血類型。如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可能是正常的,但血紅蛋白下降了,說明紅細胞“缺乏營養”;但如果是失血性貧血,血紅蛋白随紅細胞同時流失,同時下降。 紅細胞上升原因很多,但不常見,臨床上有一部分肥胖和慢阻肺的患者,會出現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升高。

第三 系是血小闆。血小闆是我們體内重要的凝血物質,如果身體上有傷口,血小闆去聚集、黏附,起到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如果血小闆減少,出血将很難愈合,甚至出現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自發性出血。碰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查血常規看血小闆是否嚴重下降。還有一碰就出血不止的“玻璃人”,也反應體内凝血機制出現異常。

有人會疑惑:心腦血管患者為什麼會經常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抗血小闆藥物呢?這是因為硬化的血管内皮一旦出現損傷,血小闆以及體内的其他凝血物質要立馬去“封堵”破損出,這時就容易形成血管内狹窄甚至急性梗塞,所以權衡利弊後要服用抗血小闆藥物。

血常規上三系每一系的減少都有很多意義,很多疾病都會引起,我們這裡講的僅僅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多見的。如果三系都出現下降,我們要考慮血液病,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骨髓造血功能出現了問題。

另外很多朋友不知道,血常規和血型是兩碼事,現在醫院規定,隻有在做手術需要備血的特殊情況下才查血型。所以從血常規上是看不出血型的。

不論是哪一系升高明顯或者是三系同時出現問題,如果症狀重,我們還是要及時請教專科醫生。以上健康科普希望對大家有所

一分鐘看懂血常規檢查(看懂血常規報告)1

幫助,碼字不易,點個關注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