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港城大街街道建興裡社區成立了老舊小區工程質量監督隊。該監督隊由退休幹部、居民代表等組成,對項目的施工質量、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等進行監督。圖為8月5日,海港區港城大街街道建興裡社區内,監督隊正在查看老舊小區施工現場。 曹建雄攝(人民視覺)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作為省鄉村“複興少年宮”建設試點,動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五老”志願者、退休教師等擔任輔導員,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鄉村少年兒童的假期生活。圖為近日,在齊河縣祝阿鎮馬坊社區鄉村“複興少年宮”,老年輔導員教小朋友練習書法。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前不久,一則麥當勞招聘退休人員的消息引發大量關注。根據招聘信息,該崗位對全職員工、學生員工、退休員工、兼職員工均開放,但“退休員工”4個字,還是讓這個話題熱了起來。
一則原本不太起眼的招聘消息何以引發關注?專家認為,究其原因,是長期相對靜默的老年人就業話題被帶入公衆視野。
在人口老齡化加深的現實下,規模日益龐大的低齡老年人如何實現“老有所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如何推動?這是老年人的個人問題,也是中國社會正面臨的一個新話題。
部分退休人員有意願、有能力繼續參加勞動
發布上述這條麥當勞招聘信息的是中國老年人才網,今年8月24日才正式上線。該網站設有大小欄目40餘個,涵蓋老年人關心的人才政策、人才知識、志願公益、老年教育等内容,其中“求職招聘”尤其受到關注。
物業管理、财稅、機械設計、審計、養老服務、家庭教育、物流管理……本報記者8月31日登錄網站發現,在“求職”欄目,不少老年人已經上傳個人信息,表明求職意向。這些求職者年齡主要集中在50-60歲,但也有60歲出頭和70歲以上人士,他們中不少人還擁有“985”“211”等國内知名高校的教育經曆。
發出“招聘”需求的企業也不少。從農田水利顧問、中醫醫師、老年教師到廚房助理、前台接待員、保潔員,各類崗位需求不一而足。一位企業招聘負責人說,看到老年人才網上線的新聞後,抱着試一試的想法注冊了企業賬号,發布了招聘信息,沒想到“短短幾個小時就接連有電話打進,前來詢問的老年人還不少”。
實際上,雖然已經退休或到了退休年齡,但部分老年人仍然有意願、有能力繼續就業。退休返聘就是常見的情形之一。老王今年65歲,退休前是山西一家電力設計院的工程師,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幹了一輩子。5年前退休時,他也面臨人生“下半場”的選擇。那時,孩子已經在一線城市安家立業,老伴兒幫着帶娃,他本可以前去團聚,但“鑽研了一輩子的技術,突然放下也很難”,再加上單位挽留,辦公室裡的年輕人需要“傳幫帶”,老王選擇返聘,一直幹到現在。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麗賓在研究老年人就業話題時發現,“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的角度,有相當比例的退休老年人需要就業”。她總結了3種情形:一是擁有一技之長,不願完全退出勞動力市場,選擇“退而不休”;二是雖然步入老年,但仍有經濟方面的需要,通過就業增加一份收入;三是沒有生活負擔,仍有能量可以發揮,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的實現。
老年人再就業,意願、能力和健康的身體缺一不可。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其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揮餘熱有空間有潛力。“他們繼續參與社會勞動,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長期積累的人力資本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說。
老年就業市場尚不健全,大多數企業還沒認識到老年勞動力的價值
即将退休的電焊工老李很早就開始規劃退休之後的生活。初步設想,跟老伴一起上北京,老伴帶孫子,他白天再找份差事做。但看來看去,發現能找到的工作很有限,一來沒啥途徑;二來不是卡在了年齡關,就是門檻太高或者活兒太重,合适的機會非常少。
老年人想要成功再就業,的确面臨不少難題。首先一條:去哪兒找。上招聘網站、找中介公司?提供給老年人的機會少之又少。原單位返聘?可行,但取決于單位需求,也主要針對有專業技能的老年人才。親朋好友介紹?現實中成功的概率也不太高。尚未健全的老年就業市場,成了“銀發族”再次邁入職場的“第一道坎”。
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中國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台啟動建設,被認為将填補此類平台建設的空白。
“在社會輿論場上,老年人的聲量是很小的。之前很少有人關注到老年人的就業需求,他們往往是通過人情、關系網去聯系,市場提供的服務很少。”張麗賓說。她還笑言,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自己也很感興趣,因為退休後馬上就面臨相關問題,“在這個老年人就業的細分市場上,是有很多需求可以挖掘的。”
那麼,除了主觀意願,老年人再就業有沒有優勢?能為企業創造什麼價值?
郵遞員、前台接待、出租車司機、空中乘務員……在歐美、日本,各行各業崗位上常能看到低齡老年人的身影。這些發達國家率先經曆人口結構的轉變,普遍采取禁止年齡歧視、延長退休年齡、提升老年人就業技能、增加老年人就業機會等舉措,銀發工作者已經成為勞動市場上的重要力量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系副教授李永瑞曾向媒體介紹,他們通過測評發現,老年人和年輕人在工作表現上各有千秋,不存在明顯的優劣之分,比如老年人工作穩定性高,做事精細。但大多數企業還沒認識到老年勞動力的價值。
王建軍說,中國低齡老年人大多較好地保持良好的智力水平和身體狀态,絕大多數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技能和縱深的社會網絡,具備參與生産勞動、社會管理、科學研究、文藝創作、幫教下一代等社會事務的能力。
“在我國經濟社會及人口背景下,尊重并鼓勵有意願的老年人實現再就業,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能緩解養老壓力,更是維護老年人在勞動就業方面的基本權利。”張麗賓說。
政策應發揮調節作用,将供需進一步匹配起來
實際上,關于老年人就業,國家已有明确的政策導向。《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确提出,“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适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但說到招用老年人,企業和用人單位恐怕還有所顧慮。比如,合同怎麼簽?會不會有法律風險?發生工傷意外怎麼辦?有網友直言:“招用老年人才,政策法規和保險要跟上,否則錄用公司壓力也很大呀!”
目前,相關制度法規正逐步完善。比如,浙江省就發布了《關于試行職業技工等學校學生在實習期間和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在繼續就業期間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逐步探索擴大工傷保險制度覆蓋範圍,化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
一些地方逐步探索,讓老年群體更廣泛地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公交車站、十字路口,常能看到身穿黃色上衣、手持小紅旗的老年志願者身影,家住朝陽區的張阿姨就是其中一員。“退休後尋思還能幹點啥。咱這份志願者的工作,每天早晚各2小時,不耽誤照顧家中的老母親,能為維護首都秩序作貢獻,又有點補貼。”張阿姨覺得“還挺美”,也算是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
“在促進群體就業方面,市場有其供需運行機制,政策也可以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張麗賓認為,一方面,相關政策要适時出台,消除企業的擔憂;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老年群體就業市場需求端的開發。比如,地方可以結合當地産業發展實際,挖掘老年人才的潛力,鼓勵吸納老年人再就業。政府也可以搭建平台,暢通企業和老年人才溝通的渠道,将供需進一步匹配起來。
近幾年,“時間銀行”被越來越多人接受。“時間銀行”其實是一種互助養老模式,指志願者通過為他人服務來儲蓄時間,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再從銀行支取時間以獲得服務。經過多年試點,今年北京把發展“時間銀行”等互助養老模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讓更多老年人受益于此。幫助老年人實現再就業,能否也有新思路、好辦法?人們期待更多有益探索。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