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是一種優雅,它是一種穿透歲月的美麗。
面對人生煩憂,不亂于心,如雨淡然微笑從容處之,是一種最美的姿勢;
面對時光荏苒,不困于情,如雨栉風沐心踏歌而行,是一種最美的情懷;
面對生命起伏,不惑于世,如雨用心經曆坦蕩如滌,是一種最美的優雅。
讓我們一起感受秋雨的美麗和優雅。
《秋雨夜眠》
唐代·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卧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秋天的夜晚帶着陣陣寒意,隻有我一個老頭安甯自在的在家。熄燈之後遲遲才躺下睡覺,在秋雨聲中漸漸進入夢鄉。烘瓶裡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不得不起床加點火烘烤被子。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氣未消不想起床,隻看到秋雨把霜葉打落得到處都是。
全詩緊緊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這首詩作于公元832年秋,當時白居易任河南尹。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
《河傳·秋雨》
五代·閻選
秋雨,秋雨,無晝無夜,滴滴霏霏。
暗燈涼簟怨分離,妖姬,不勝悲。
西風稍急喧窗竹,停又續,膩臉懸雙玉。
幾回邀約雁來時,違期,雁歸,人不歸。
▲上片起首四句,描繪了秋雨連綿不斷的典型環境,三句重疊,筆勢勁急,透出怨情,這是室外之景;室内之景“暗燈涼簟”,這冷清與外界融合,更增人怨。“妖姬”二字,點出主人公之美和她無限悲怨的心理。
過片則用西風漸急,搖窗喧竹,斷斷續續的凄厲聲,加強了悲涼的音調。下片“膩臉懸雙玉”順理成章,直寫粉臉垂淚的形象。最後,以随雁回來的舊約為念,而怨“雁歸人不歸”,且已“幾回”了,寫出怨由,收束全章,結尾語氣舒緩而情更急切。
明代湯顯祖評:“三句皆重疊字,大奇大奇。宋李易安《聲聲慢》,用十疊字起,而以點點滴滴四字結之,蓋用此法,而青于藍。”
《秋雨中贈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這兩句是說,青苔地上落滿紅葉,秋天的悲涼氣氛,實令人不堪忍受,何況又是涼風勁吹,晚間落雨的天候。
《小桃紅·一城秋雨豆花涼》
元代·張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涼,閑倚平山望。
不似年時鑒湖上,錦雲香,采蓮人語荷花蕩。
西風雁行,清溪漁唱,吹恨入滄浪。
▲此曲當寫于張可久南北飄流之時。秋涼時節,作者登高南望,不由想起古越舊時的親朋好友,遙寄思念之情,故作此曲。
《聞雁》
唐代·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故鄉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裡啊?歸家的思緒無窮無盡。
在淮南秋雨綿綿的漫漫長夜裡,獨坐樓中書房聽那北來的雁叫聲。
《桂殿秋·思往事》
清代·朱彜尊
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回憶往事江邊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麗的遠山。我倆同船共聽滴滴答答的雨聲,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單薄,默默地忍受着嚴寒。
這首詞憶念的是作者于順治六年(1649年)随嶽父從練浦遷居王店途中初相戀的往事。朱彜尊十七歲人贅到馮家,其妻妹馮壽常隻有十歲。九年後馮氏出嫁,到了二十四歲她又回到娘家來住,在這時她才真的和朱彜尊有了愛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歲就死去了。
《秋浦途中》
唐代·杜牧
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山路上蕭蕭秋雨下個不停,淅瀝溪風吹着溪邊的蒲葦。剛來到寒沙安家的鴻雁,來時經過我的老家杜陵嗎?
《南鄉子·送述古》
宋代·蘇轼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隻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回家的路上,晚風凄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秋日思舊山》
唐代·子蘭
鹹言上國繁華,豈謂帝城羁旅。
十點五點殘螢,千聲萬聲秋雨。
白雲江上故鄉,月下風前吟處。
欲去不去遲遲,未展平生所伫。
▲舊山指舊日隐居修行之處,因隐修處多在山林,故稱舊山。這是僧人子蘭所寫的一首六言律詩。描寫細膩,節奏明朗,情感真摯,寓意深沉,是這首詩的特點。
我是青榄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同時我準備了一份語數外的學習課程,可免費送給需要的朋友。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直接評論留言。
點擊“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好物/找客服咨詢詳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