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考電學實驗相同步驟
1. 連接電路時 斷開 開關、實驗結束時先 斷開開關 再拆除導線。
2. 滑動變阻器:接左下向右滑電阻變大、接右下向左滑電阻變大。(相同方向滑電阻變小,)
3. 閉合開關前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 最大值 的作用: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接法 一上一下。
4. 閉合開關前:電表沒指零,原因 電表沒調零,需要調零 。
5. 閉合開關後:電表指針指在零的左邊,原因: 電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
6. 閉合開關後:電表指針偏轉太小,原因: 量程接太大了,需要換小量程 。
7. 閉合開關後:電表指針偏轉太大,原因: 量程接太小了,需要換大量程 。
8. 電流表示數為零,電壓表示數較大,電路故障: 燈泡或電阻斷路 。
9. 電壓表示數為零,電流表示數較大,電路故障: 燈泡或電阻短路 。
10. 如果電表都沒示數,滑動變阻器斷路。
11.三個實驗的電路圖都和下圖相同,(燈泡可換為電阻)(先把其他串聯起來,最後把電壓表接在電阻或燈泡的兩端。)
12. 電路連接正确,閉合開關,燈泡不亮,電壓表電流表示數很小,接下來的操作: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小。
13. 為了調大電壓表的示數,操作: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小。電阻越大分的電壓越大。(因為電阻越大,分的電壓越大)
14. 通常情況下滑動變阻器的選擇:兩個選電阻大的;三個選電阻為中間的。
15. 電阻(滑動變阻器的選法):
二、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不能把定值電阻換為燈泡)
1. 實驗中要保持定值電阻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而改變
電壓,得到多組數據,即: 多次實驗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
2. 在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
3. 實驗結論:當導體的電阻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三、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不能把定值電阻換為燈泡)
1. 實驗中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而保持定值 兩端的電壓 不變: 多次實驗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
2. 在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實驗中電壓都要調成一樣的。
3. 電壓的算法:在反比例圖像上找一個點,用橫軸×縱軸=U。
4. 把電阻換大,接下來的操作: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大。
5. 實驗結論: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注意: 1.在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實驗中:不能用燈泡替換電阻,因為:燈泡的電阻會随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四、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1. 實驗原理:P=UI。
2. 正常發光時的電壓為額定電壓,電表一般選小量程。
3. 閉合開關:燈泡不亮,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表電壓表示數不變,都接在的下面兩個接線柱上了。
4. 電功率的計算:P額=U×I (額定電壓U在題目上,電流I在電流表上或U-I圖像)
5. 多次實驗的目的: 得到普遍規律 。不能求平均值,因為燈泡的電阻會随溫度的升高而增大。U-I圖像為曲線。
6. 結論:小燈泡的亮度和實際功率有關。
注意:以上三個實驗:電壓表的示數太小,達不到要求,原因: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太小。
四、伏安法測電阻。
1. 實驗原理:R=U/I (帶入電壓和電流就可以求出電阻,再求平均值)
2. 測量定值電阻時,多次實驗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3.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時,不能求平均值。因為燈泡的電阻會随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求平均值無意義。
點贊、關注的都是美女帥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