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通過對四大支柱産業和八大産業鍊的梳理,我們基本已經在腦海中有了一幅南京的産業地圖。多次提到的軟件谷、研創園、江甯開發區、南京經開區、麒麟科創園等等,就是南京的産業高地。肯定有人會問,那鼓樓玄武秦淮呢,那南京占比超過60%的第三産業呢?
首先,大力發展的産業,政策傾斜的産業,其實并非是最具經濟規模的産業,而是最具核心競争力的産業。為什麼?因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從人口驅動,到資本驅動,最後到科技驅動。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對于社會主義最基本的理解。唯有發展生産力,才能提升生活水平。而在資源一定的前提下,隻有科技進步,才能提升生産效率。基于此,這也是所有傳統行業面臨的問題——升級,轉型或消失。而未來也隻會剩下科技賦能的制造産業和民生産業(如房地産、餐飲,服裝等)。
其次,我對于産業的描述,是以産業鍊條來驅動的。所有城市,所有政府對于産業的發展支持,也都是以産業鍊的形式來進行的。南京的八大産業鍊,互相交叉,互相融合,從第二産業跨到第三産業,從制造業融合到服務業。早已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勢。比如智能電網的領軍企業國電南瑞,同時也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關鍵企業,南瑞集團曾多次入圍中國十大創新軟件企業。再比如依托中汽創智的南京T3出行,其所屬的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則是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能兩個産業地标的合體,也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合體。
如此來看,工信部,國家統計局沿用多年的分類方法,或許早已不适用,而産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我們也有很多其他維度可以判斷。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南京的産業地圖。
上文說道,南京的第三産業占比連年上升,目前占GDP比重已達62.81%,金融業,高端商貿,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等影響力與日俱增。今天我們聊聊金融業。十四五期間,南京對于金融業的總體目标,有些老生常談。即更好地建設東部地區重要金融中心。
一般來說,區域金融中心要聚集國内外較多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發展成熟,金融功能完備且以某一周邊區域為金融經濟腹地。以南京在南京都市圈的地位和省内首位度日益提升的情況下看,南京有成為東部地區重要金融中心的條件和優勢。南京市作為央行九大跨區域分行所在地和全國第二批向境外金融機構開放的城市,近年來金融業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去年,南京金融業增加值、存貸款餘額、證券交易額、保費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穩居江蘇省第一、全國前十。
南京市已集聚各類金融和新型金融組織近1000家,基本形成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主體,各種新型金融業态并舉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南京金融業在空間布局上,是“一核兩翼,多點聯動”。
一核即河西金融城。河西已經逐漸成為南京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金融業也成為了建邺區最具優勢和主導性的第一産業。
南京金融城
目前金融城擁有工行、郵儲、紫金保險、南京證券、紫金銀行、蘇甯銀行、廣州銀行、天安保險、永豐銀行、彰化銀行等金融機構。
兩翼分别是新街口和江北的新金融中心。
新街口實力不必多言,漢中路、中山東路,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兩側,覆蓋了鼓樓秦淮玄武三區金融力量。
南京新街口——時至今日,南京依舊是以新街口為核心的單核城市,新街口商貿商務金融的集中度依舊極高。
這裡除了有南京銀行總部外,還聚集了包括中信、民生、中國人保的南京分行或分公司,以及農行,建行的省分行,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的省分公司。
江北新金融中心還在夢裡,但是江北的金融政策實在誇張,對入駐的金融機構總部和股權投資基金企的一次性支持資金最高可以達到5000萬(估計招不到),對于自購辦公樓的金融機構,動辄幾千萬補助;對于租房子辦公的,動辄免一半租金。江北的金融政策隻是冰山一角,國家級新區的政策扶持與其他行政區絕非同一量級。
除了以上我所講的,南京大力發展的産業還有高端商務商貿,文化旅遊,現代物流這三個闆塊,我覺得這三個闆塊要麼太過寬泛,要麼影響力不足,故不作為我們讨論的範疇。如感興趣,可私下交流。2020年南京GDP構成中,制造業占29%,服務業占29%,金融業占13%,這前兩個闆塊,基本涵蓋了我前文所述的四大支柱産業和八大産業鍊。三個闆塊綜合占據南京經濟7成。可謂既有能量,又有分量。
南京産業發展的空間格局上,除了金融,商貿,商務等集中在三個老城區和建邺區外,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南京的經濟三強——江甯、江北、栖霞。
每次統計局出數據,我們都會看到江甯區各項指标遙遙領先。無論是人口總量,GDP數據還是每年的稅收,江甯都是第一。為什麼江甯經濟強?除了遼闊的土地外,江甯擁有南京最豐富,最齊全的産業,江甯有江甯開發區,有濱江開發區,有江蘇軟件園,有麒麟科創園,有空港經開區,有綜合保稅區,有生命科技小鎮,有九龍湖企業總部基地。還擁有南京幾乎全套的制造業基礎,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南京大力發展的八大産業鍊江甯都有所涉及,充盈的人口也為服務業帶來了強大的根基。每從雙龍大道南下,看到江甯的燈火輝煌時,總感慨這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的典範。五大新城的目标,不過如此啊。
江蘇的親兒子江北新區發展勢頭非常強勁,20年的GDP總量緊随江甯,是全市第二個破兩千億的區域。吃掉了浦口核心産業和六合的大廠後,江北新區乘着政策東風,隻會越來越好。我個人其實長期看好江北。江北的基礎很好,跟江甯比,江北的産業更輕更聰明,江北新區幾乎主導了南京的集成電路産業,研創園的很多孵化企業小有成果,南京之所以能在全國集成電路産業上發展迅速,與江北新區有直接關系。當然,江北新區的高新區,還擁有強大的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産業,南京的軌道交通産業也集聚于此。
我長期看好江北,還因為江北最大的優勢在于政策穩定性。在南京這座城市,過去的很多闆塊的發展,受政治因素影響太大。除河西外,南京太缺少培育成功闆塊的案例。燕子矶新城屬于後工業時代改造,更像是民生工程,雨花軟件谷是先有雛形,後加培育。南京六朝古都的底蘊帶來的穩重、佛系,缺少了點創業精神。領導幹部更叠快,也很難下大力氣做出一件事情。這也讓南京很多闆塊變得未知。而江北的實力,恰恰是政策明朗,以及政策明朗帶來的隐形價值。有人說過:隻要是省裡有的政策,江北想用就用。明文政策的傾斜是一回事,比如江北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就能遠超其他各區,但是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卻往往比政策更有力。很多重大項目,省裡、市裡做決斷,不是哪個區合适,哪個區争取的問題。集成電路的發展就是個案例。鼓樓醫院到江北,大健康産業一步步跟過去也是個案例。江北的産業基金也很有實力,跟市裡,省裡合作,錢也多。江北新區管理的産業基金規模超過5000億,國資平台的産業基金投了200多個項目,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又十分迅速,世和基因,估值上漲了4倍,應世生物,一年上漲5倍。這種直接入股的産業引導基金,會直接轉化成企業往哪裡落的選擇。我們為什麼發展金融業,本質就是為實體服務的。科技産業都需要資本助力,沒有錢來推動,一切産業都是泡影。目前來看,江北發展速度雖然看起來比較緩慢,但是其政治地位高,又有錢,各屆班子都不會,也不敢虧待江北,江北的發展,一直會在正确的道路上。但看好江北不意味着看好江北的房價,房住不炒,房價的影響因素很多,目前江北房價已經透支了太多像我一樣“看好江北”的人的預期。
與兩江相比,栖霞的發展就相當落寞了。栖霞擁有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早年承接了熊貓電子外遷,發展起來了現代新型顯示産業。這也是其支柱産業。另外還依托各種外企,發展起來了白色家電為主的制造業。在新産業地标裡面,栖霞的南京智谷是人工智能的産業高地。但在内循環為主的大環境下,外資企業已經遠不如前,而栖霞的新興産業經濟規模有限,帶動力不足,遠不如建邺的金融,雨花的軟件。去年栖霞的GDP增速倒數,這讓我很痛心。栖霞在南京的未來發展裡,最具優勢的産業其實是人工智能,而栖霞的南京智谷發展的人工智能,卻偏偏不是應用層,沒有直接進入市場的産品。這也是經濟效益上不來的原因。栖霞的制造業還是太重太粗,發展尚需時日,不知道栖霞通江達海的地理位置和人工智能的産業高地,以及依托南大的科研優勢,能否讓他重振雄風。
到現在三篇文章結束,我對于南京的産業叙述,也基本完成了。在梳理産業的過程中,在與其他城市的對比中,結合我之前的認識,也有了很多想法。這裡容納不下,我們“番外篇”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