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小到個人家庭的進步,大到國家民族的發展,經過時間的洗禮,那些時光萃取的文明痕迹其實一直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護城河成就的水城,大運河繁榮的古都
比如,今天一提起聊城,熟悉的人都會馬上想到“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為什麼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能給人以如此高的認同感呢?我想,或許是因為“江北水城·運河古都”這八個字,将聊城這座水城從無到有,從普通到繁榮,從平凡到傳奇的時代脈絡總結的恰到好處吧!
古時的防禦工事,今天的旅遊勝地
聊城,地處冀魯豫三省交彙處,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往今來,這裡留下了數不盡的烽煙往事和人文佳話。明洪武二年,出于防禦蒙古貴族統治集團複辟的軍事需要,時任東昌衛守禦指揮佥事的陳镛将宋熙甯三年所建土城改建為磚城,在城外開挖護城河,在城内修建餘木樓,形成了完備的軍事防禦體系。
這條護城河的建造,起初是為這座平原城市争取到易守難攻的戰争優勢。曆史的車輪必然的選擇了明朝的勝利,護城河保衛的這座城池幸免于戰火的荼毒。後來,曆朝曆代的守城軍民不斷的将這條護城河加寬加深,這就有了我們今天眼前碧波蕩漾的東昌湖,來聊城旅行的遊客,都會來這裡拍照留念!
本來是無心插柳,卻勝似巧奪天工
六百多年前的陳镛應該不會想到,他的防禦工事會成就一座絕無僅有的城市。由土城改建而成磚城,奠定了後來水上古城的基本格局。水域面積不斷擴大的湖泊環繞在古城的周圍,“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大放異彩。
後來的水城人小心翼翼的守護着自己的家鄉,仿佛這座偶然天成的城堡,不僅是生活的伊甸園,更是心靈的庇護所。所以,趕上兵荒馬亂人們就加固城防,到了太平盛世人們就粉飾雕梁。漸漸的,在無數能工巧匠的不斷改進中,水城不僅越來越堅固,也越來越美麗,一座巧奪天工的江北水城由此而來!
大運河的機遇成就帝王的夢想,綻放商人的榮光
人們總說福無雙至,可聊城卻偏偏就雙喜臨門!還是在明朝,燕王朱棣成為皇帝後定都北京,京杭大運河因為漕運的崛起迎來了它黃金時代,改道後大運河給聊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臨清貢磚滑行在大運河這條傳輸帶上,建成了至今巍峨鼎立的紫禁城。一條條南來北往的商船,在聊城境内的運河閘口間走走停停,留下了富可敵國的巨額關稅。
有了路,有了人,就有了貿易和集市,也就有了商人和故事!魏氏熏雞寄托的牽挂,山陝會館象征的團結,舍利寶塔照亮的希望......運河的經過,為聊城帶來了“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繁榮。南來北往的客商,四方遊曆的學子,出巡天下的帝王......全都聚集在了這座運河岸邊的城市裡,運河古都的使命應運而生。
天時地利的選擇,光榮時代的徽章
繁盛時期的京杭大運河,就這樣把聊城推到了“江北一都會”的風口浪尖。曆史發展的需要讓京杭大運河在這裡留下濃墨重彩的足迹,再加上得天獨厚的人文環境和地理位置。占盡了天時地利的優勢資源,聊城成為聞名遐迩,永載史冊的商業大都會是必然的結果。
回首千年,無數的商業巨賈、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用中華民族的睿智和胸襟在這裡創造了璀璨的運河文明。綿延千裡的京杭大運河,見證着時代變遷,傳承着中華文脈,也為聊城赢得了“運河古都”這枚閃耀的時代徽章。
如今,在聊城這座“護城河成就的水城,大運河繁榮的古都”裡,城和水的情誼早已難分你我的交融在一起。在那些槳聲燈影裡,隔岸相望的高樓大廈裡,談笑風聲的才俊歡顔裡,“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傳奇仍在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