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護士常用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的内容
營養失調:
一、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咀嚼困難或吞咽困難有關。
護理措施:
1、喂食前仔細評估病人反應是否靈敏、有無控制口腔活動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嘔吐反射;
2、準備好有效的吸引裝置;
3、使病員處于正确的體位;
4、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
二、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獲得食物困難或無能力獲得食物有關。
護理措施:
1、提供可口的、不油膩的、高營養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魚、蛋。注意少量多餐,當病人感到惡心、嘔吐時,暫停進食。
2、指導病人進食易消化的優質蛋白,新鮮水果蔬菜,以補充維生素類;
3、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濕潤,清潔,以增進食欲;
4、遵醫囑給予靜滴腸道外營養,如脂肪乳、氨基酸等。
體液不足:
一、體液不足:與攝入減少有關。
護理措施:
1、如有咽、口疼痛時,提供熱或冷飲,在飲水前給予溫鹽水或用麻醉劑漱口;
2、了解病人用藥情況,是否有緻脫水的藥物(如利尿劑),是否需要增加液體入量;、
3、進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與家屬在運動、發熱、感染和高溫時攝入一定量的水份的必要性;教給病人或家屬如何觀察脫水以及怎樣增加體液入量的方法。
二、體液不足:與體液丢失過多有關。
護理措施:
1、發熱病人可通過溫水擦浴或藥物保持體溫低于38.4℃,保持較低的室溫;如果體溫極高,可在動脈處放置冰袋降溫;
2、針對消化道引流的病人,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保持電解質平衡,經常給予口腔護理;
3、健康教育:避免突然暴露或或多暴露在過熱、陽光的環境中或過多運動;在炎熱天氣中增加液體攝入;
4、腹瀉嘔吐病人保證液體入量,制訂補液計劃,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體液過多:
一、體液過多——由于腎功能衰竭引起的調節機制失調有關。
二、體液過多——與繼發于各種心髒疾患的前負荷增加、收縮力下降和心搏出量減少有關。
護理措施:
1、了解水腫原因,給予對症治療;
2、水腫皮膚注意保護,勿使受傷和感染
3、補液時注意速度,防止肺水腫的發生;
4、使用利尿劑治療水腫時,密切注意監測電解質,以免發生水、電解質失衡;
5、針對下垂性靜脈淤血,鼓勵病員水平位休息擡高下肢和直立活動交替進行(充血性心衰時禁忌);
6、用枕頭擡高浮腫肢體;禁止兩腿交叉;定時變換體位;
7、避免在水腫肢體或部位進行注射或靜脈輸液;
8、進行健康教育,用藥指導。
清理呼吸道無效:
清理呼吸道無效相關因素:氣道痙攣;分泌物過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感染;哮喘;肌無力;咳嗽無效或不敢咳嗽。
護理措施:
1、對于不能保持合适體位的患者應經常更換體位,使其保持有利于排痰的位置;
2、對于無效咳嗽者,指導病員有效的咳嗽方法;
3、痰液粘稠者保持每日充分的水分攝入,保持空氣有足夠的濕度;
4、昏迷患者在聽到喉頭痰鳴音時應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痰時動作要快,不能長時間刺激病員,防止窒息。
氣體交換受損:
氣體交換受損相關因素:心肺功能不全、肺部疾患導緻呼吸面積減少、肺順應性降低有關。
護理措施:
1、對于排痰困難的病員教會病員合适的咳嗽方法,鼓勵病員每日練習;
2、呼吸困難的病員指導病員端坐呼吸;
3、健康教育:向病員說明呼吸技術的知識,疾病相關知識以及常用藥物例如吸入藥物的使用。
活動無耐力
活動無耐力——與心功能受損病人缺乏應對技巧方面的知識有關。
護理措施:
1、教育病人改變活動方式以調整能量消耗并減少心髒負荷;如果發生活動後疲憊或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等應停止活動;
2、監測病人對活動的反應并交給病人自我監測的技術;
3、健康教育:向病人解釋限制飲食的重要性;向病人講解所服藥物,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的劑量、副作用、服藥方法及保存方法。
知識缺乏
缺乏特定内容知識。
護理措施:
1、病人入院時仔細介紹醫院及病區環境,主管的醫護人員;
2、解釋所采取的治療方法,強調積極正面的效果;
3、在對病人的護理過程中,,允許其保留一些屬于他自己的常規習慣;
4、必要時重新給予口頭介紹;
5、針對病人疾病給予相關指導,使病員了解自身疾病的發病原理,主要症狀,藥物使用以及自我護理。
分享篇:常用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