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諺語
社會諺語:
殺雞不用宰牛刀。意思是,殺隻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出處: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殺雞不用宰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衆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羅貫中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傳》:"常言道,'殺雞焉用牛刀。'那裡消得正統軍自去,隻賀某聊施小計,教這一夥蠻子死無葬身之地。"
施耐庵
清·錢彩《說嶽全傳》:"殺雞焉用牛刀,諒一草寇,待末将等前去拿來。"
姚雪垠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這是一個小頭目都夠擔起來的事,殺雞焉用牛刀!"
春秋時期,孔子有一位叫子遊的學生,非常贊同孔子所提倡的禮樂之道。後來,他終于從政,到武城這個地方當了一名縣令。他并不因為武城是一座小城就嫌棄它,而是在這裡教老百姓彈琴唱歌,讓他們接受禮樂的熏陶。
孔子
後來,孔子帶領衆弟子們遊說諸侯,路過武城,聽到城中傳來一派彈琴唱歌之聲,就笑起來,說道:"殺雞怎能用牛刀呢?"他的意思是說:武城不過是一個很小的地方,而禮樂卻是治國的大道。用禮樂大道來對小地方進行治理, 就好像是用宰牛的刀去殺死一隻雞一樣,實在小題大做。
子遊
子遊聽說老師來到武城,非常高興,熱情地接待了老師和同學們。有一位同學向他轉述了孔子對他的評價。子遊覺得老師的話欠考慮,就對孔子說:"以前您教導過我們,統治老百姓的人接受了禮樂大道,就知道怎樣愛護百姓。而老百姓學會了禮樂大道,就會變得恭順聽話,容易被官府驅使。我覺得老師的教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在武城這個小城難道就不适用嗎?"
聽了子遊的一番話,孔子一下子醒悟過來,對自己輕易發表議論感到後悔。于是他對随行的衆弟子們說道:"子遊的這番話理直辭正,你們一定要把它牢牢記在心上啊。我剛才所說的'殺雞焉用牛刀',隻不過是一句玩笑罷了。"
歇後語
紅藍鉛筆——兩頭挨削。
厚嘴片子吃扣肉——說不上誰肥。
猴子戴禮帽——硬充懂禮的人。
猴子的屁股——自來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