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鄉村路上的健康衛士?小時候看到鄉醫姑父救死扶傷的很多事例,劉傳海就萌發了将來當一名鄉村醫生的想法,畢業後他和愛人一起紮根山村衛生事業,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譜寫着一曲燦爛的奉獻之歌近日,記者來到青島市崂山區返嶺社區衛生室,跟訪了鄉醫劉傳海,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行走在鄉村路上的健康衛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小時候看到鄉醫姑父救死扶傷的很多事例,劉傳海就萌發了将來當一名鄉村醫生的想法,畢業後他和愛人一起紮根山村衛生事業,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譜寫着一曲燦爛的奉獻之歌。近日,記者來到青島市崂山區返嶺社區衛生室,跟訪了鄉醫劉傳海。
半夜學藝練成外科高手
42歲的劉傳海是青島市返嶺社區衛生室唯一的全科醫生,小年當天上午,記者來到返嶺社區衛生室的時候,劉傳海正忙着給社區居民看病拿藥。
“小時候,我經常到姑父家玩,姑父是當地的鄉醫,看到他給很多病人治好病的事情,我覺得當醫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姑父也勸我長大了當醫生。”在送走了4名患者後,劉傳海這樣告訴記者,姑父當了一輩子鄉醫,是他的好榜樣。
為了當好一名鄉醫,劉傳海在青島八醫實習期間就很用心,白天到各個科室跟着醫生學本領,晚上他專門到急診室學藝,醫生就安排劉傳海參加清創縫合,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劉傳海練就了一手清創縫合的好手藝。
1996年,劉傳海從青島衛校社區醫學專業畢業,他放棄了到更大衛生院的機會,主動來到生于斯長于斯的山區老家--返嶺社區。那時候,崂山區還沒有實施一體化衛生室,劉傳海就在自家房子裡騰出50平方米的兩間房,開辦了一家個體診所,他也成為返嶺社區第一個經過醫學專業培訓的鄉醫。
那年劉傳海正好是20歲,因為年輕,剛開始有些居民不大相信眼前的小青年能看好病。一次,有一位村民在搬炸油條的鐵鍋時被鍋沿劃傷了手臂,傷口足有20厘米長,因為傷口太深,家人帶着的傷者來到了劉傳海的小診所。“我在半個小時内,就完成了清創縫合工作,并且縫線很漂亮。”這件事情讓劉傳海名聲大振,傷者的家人逢人便誇劉傳海的醫術高明,周邊四五個社區的居民都慕名前來看病。
雨夜獨行去鄰村看病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劉傳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大山深處,他購買了一輛摩托車,就是為了能夠騎着摩托車快速上門就診。
1998年秋天一次深夜,天正下着大雨,劉傳海接到長嶺社區一個病号的求助電話。“老人一胸口疼得厲害,你快來看看吧。”劉傳海披上雨衣,顧不得道路濕滑,騎上摩托車就出門了。山路崎岖不平,劉傳海盡量開到最大速度,結果在一次拐彎時,一下子滑倒在路面上,幸虧穿着衣服比較厚,他扶起摩托車趕緊繼續往前開。20分鐘,他來到病号家。“當時老人休克了,我檢查發現老人是心梗導緻的,再給病号服了藥後,我就幫助他去醫院。”幸虧搶救的及時,老人最終轉危為安。
“身為醫生,時刻是在幫着病人跟病魔作鬥争,我必須足夠強大,我必須足夠迅速。”劉傳海說,為此他把自己摩托車換成了一輛小汽車,就是為了把病号及時轉運到大山外面的醫院。2011年,返嶺社區有個哮喘病人犯病了,接到電話後,劉傳海帶着氧氣罐來到病人家。
“那次真是太危險了,因為病人情況危急,必須馬上送到醫院搶救,我把他從家裡背出來,然後開着車趕到了30公裡外的醫院,送到急救室氧氣罐的氧氣用完了,我又聯系醫生緊急搶救,最終挽救了病人。”那一晚上,劉傳海一夜都沒有睡好,他就守在急救室外等待消息,得知病人搶救過來後,他才長長松了一口氣。
“夫妻檔”連軸轉當健康使者
返嶺社區有400多戶居民、1100多口人,從2009年開始,劉傳海就給全社區的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他曆時3年時間走遍了全村所有的住戶,給每一個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每個居民的健康狀況他都是了然于胸,真正成為了全社區居民的健康使者。在他的衛生室内,記者看到了劉傳海自制的返嶺社區健康地圖,上面清楚地标注着每一個住戶的住址、戶主名字,在另外一個表格上标注了社區的人口情況、慢病人數等信息。
2012年,根據崂山區街居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相關規定,劉傳海的個體衛生室整合到社區衛生室,50平方米的診所變成了100多平方米的衛生室,還配備了心電圖機等專業設備,劉傳海也從自收自支變成了每月領取固定工資,“成為專職鄉醫後,我感到身上的責任更大了,我必須拿出百倍的精氣神幹好我的工作。”
3年前,劉傳海成為了返嶺社區衛生室主任,他也是唯一的醫生,還是一位全科醫生。後來,愛人劉紅波也從廠醫回到老家,擔任了青山社區衛生室的醫生。這對鄉醫“夫妻檔”成了大山深處别樣的風景。
每天清晨8時許,這對夫妻就要早早地出門,各自趕赴工作崗位,他們要一直工作到最後一個病人離去為止,一年365天從來沒有休息日,風雨無阻。“老人一下子休克了,你快來看看呀。”一次深夜,一名居民帶着哭腔向劉傳海求助,劉傳海還沒有進家門,扭頭就跑了出去,經過心電圖檢測,70多歲的老人是突發心梗。1個小時後,老人被送到青大附院急診室,“要是再晚了10分鐘,老人的性命堪憂。”青大附院的醫生說。
“拼命三郎”帶病坐診
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每天要接診10多個病人,因為太忙了,劉傳海午飯、晚上都不固定,加上長時間坐診,他犯了痔瘡。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因為害怕影響坐診時間,他無奈去做了切除手術,當時醫生告訴他必須在家卧床休息半個月,但是心裡想着社區居民的劉傳海竟然在手術次日就去上班。
“那段時間因為有流感,不少居民要來看病,再加上衛生室隻要我一個人,不能耽誤了大家看病。”因為不敢坐着,劉傳海就側着身子倚在椅子上,還墊着衛生巾看病。他忍受着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咬着牙連續工作了一個月,堅持給社區居民看病。
“傳海呀,傳海,你以後可不能在這麼折騰了哈,一定要注意身體。”這件事情最終還是讓社區居民知道了,不少居民拎着營養品來看望這個“拼命三郎”,劉傳海隻是哈哈一笑,他說,自己每天晚上要暴走20公裡,身體素質杠杠的。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劉傳海的衛生室裡擺放着大量的預防疾病的宣傳單,劉傳海在給病人看完病後,總要多叮囑幾句,告訴大家怎樣吃藥,平常該怎樣來預防疾病。“不少居民都是有病了,才來看病,其實應該是預防在前,我從一開始行醫,就想着引導大家養成預防疾病的好習慣,從鍛煉身體、注意細節入手。”
這個鄉醫還是救生協會的“志願者”
工作之餘,劉傳海還喜歡爬爬山,崂山大大小小的山頭他都比較熟悉,2015年,他成為了青島市救生協會慈善救援隊的一員,從此以後,隻要時間允許,他都會參與救援行動,他擔當的除了醫生角色外,還是一名向導。
2016年冬天一天深夜,救援隊在接到一名驢友的求援電話後緊急出動,“老人說自己在石門山,但是我們轉遍周圍的山頭就是沒有見到他。”劉傳海說,當時氣溫在零下12攝氏度,大家就從石門山轉到了華樓山,最終找到了已經凍得不會走路的老人,等到下山時天已經微微亮了。還有一次,4名青年人走野路時,一名青年摔到河道裡,造成右膝蓋粉碎性骨折、雙腳踝骨折。接到求助後,劉傳海和20名隊友立即上山搜尋,最終是依靠劉傳海的判斷,大家找到了傷者,劉傳海又就地找來樹枝,用繃帶把傷者的受傷部位包紮固定,這才下山送往醫院。還有一次,劉傳海他們的救援隊一下子救援了25名遊客,創造了救援隊成立以來救援人數之最。
成為救援隊志願者以來,劉傳海參與救援的行動有上百次,救援的驢友已經有上百人,他也多次獲得獎勵。“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的神聖天職,不管是在社區裡,還是在大山裡,我都願意竭盡所能幫助大家。”劉傳海說。
鞭炮聲聲,年的味道彌散開來,劉傳海給當天最後一名病人看完病,這才收拾起急診盒子回家。在崂山區,一共有180多名像劉傳海一樣的鄉村醫生,這些白衣天使駐紮在各個鄉村社區,在大山深處用自己的醫者仁心,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守護一方百姓健康。
(光明融媒記者 劉豔傑 通訊員 邵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