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床廠的維修工到技術研發人員,再到在大學任職,今年是趙峰擔任棗莊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的第4個年頭。從一名技術工人成長為高校教師,趙峰見證了中國機床行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1986年,19歲的趙峰技校畢業後進入了山東魯南機床廠(現山東魯南機床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維修工。剛參加工作,就讓他感到了本領恐慌。“到廠裡以後才感覺學得太少了,許多東西都需要重新适應。”趙峰告訴記者,他利用三年時間自學了計算機,又學了不少數控機床的知識,才逐漸适應了工作節奏。
趙峰在機床生産車間操作設備。(受訪者供圖)
20世紀90年代,魯南機床廠更新了一批設備,同時選派技術好的人員到國外參加數控機床方面的培訓,趙峰也被選中。“我去的是保加利亞,當年很多設備依賴進口,國外的技術和設備要比國内先進不少。”趙峰說,經過3個多月的學習,他專心研究技術,向當地的工程師、專家學習,很快成長為廠裡調試、操作、維修機床的一把好手。
在一線崗位工作的14年中,趙峰積累了大量的實操經驗,還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2000年開始,他走上技術研發崗位,主要從事機床相關技術攻關。
從業30餘年,趙峰解決關鍵設備的疑難故障200多次,實行技術革新30多項,為企業創造和節約資金6000餘萬元……為此,他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2018年,他又有了“新身份”,走上了教師崗位。
“以往都是在工廠帶徒弟,現在當了大學老師,責任更重大了。”趙峰告訴記者,機床行業工作較為辛苦,企業培養人才慢,他早就有想法培養下一代的技能人才。恰好山東規定,在企業中獲評高級職稱的高技能人才,可以轉到高校擔任教授。
趙峰給學生講授機床相關知識。(受訪者供圖)
“棗莊的滕州市有上百家機床企業,在高校裡指導學生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控機床中的應用,有助于為本地機床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趙峰說。(記者邵魯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