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完堅果後,太平鎮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排忠華又搶抓時令,對自家52畝堅果樹進行一次施肥和修枝。休息之餘,排忠華習慣性打開手機,看看黨的二十大相關新聞報道。
自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後,排忠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每每看到報告中與自己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話語,排忠華總是倍感振奮。“更加堅定了我們實現共同富裕,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排忠華說,“今年我家的堅果采摘了6噸多一點,收入大約5萬元。現在堅果産業已成為繼觀鳥産業外的另一個支柱産業。”
地處熱帶雨林地區,石梯村不僅是有名的“觀鳥村”,也是種植堅果、咖啡等作物的理想之地。目前,石梯村已種植堅果約3600畝,已挂果采摘1000多畝。觀鳥旺季做好觀鳥服務,觀鳥淡季發展好種植産業,成了村民的普遍共識。
“這是石梯村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10年。”排忠華深有感觸地說,“從不通路、不通電到如今的旅遊村,石梯村的緻富路才剛剛開始。我堅信,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一定會讓我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兩隻雙角犀鳥從排忠華家前面的山谷滑翔而過,村内鳥語花香,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石梯村全貌(朱邊勇 攝)
10月16日,油松嶺鄉營慶村黨支部書記黃永周一大早便到達指定地點,隻為“搶”個靠前的位置收看盛會。上午10時,黨的二十大開幕會正式開始,黃永周懷着激動的心情一邊仔細聆聽,一邊認真記錄“劃重點”。
“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報告中這些話語讓黃永周印象深刻,同時也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服務群衆的責任更大。
油松嶺鄉平均海拔1830米,山高雲深,雨沛霧重,非常适宜茶樹的生長發育。早在1945年,油松嶺鄉便以茶代稻引進茶産業,是盈江縣萬畝茶鄉之一。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禀賦和自然生态環境,油松嶺鄉營慶村将茶産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積極探索推廣“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改造升級老茶園3000餘畝,每年售賣鮮茶葉上百噸,村集體經濟累計創收20餘萬元,帶動穩定脫貧戶312戶1260人增收緻富。
“在下步工作中,我将繼續率領全村群衆做好‘茶文章’,大力推進老茶園改造升級工作,着力在提升茶葉品質、創建茶葉品牌、推進茶旅融合上下功夫,千方百計讓群衆的錢包鼓起來,讓群衆生活的富起來,讓‘綠葉子’真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葉子’。”黃永周信心滿滿地說。
▲油松嶺鄉營慶村茶葉加工技術培訓(受訪者供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芒章鄉芒章村駐村第一書記金國梁在聽到黨的二十大報告裡關于鄉村振興的論述後,覺得渾身充滿了幹勁。
“芒章村山多地少,是一個以漢族、傣族、景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産業發展單一,主要以傳統産業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村集體經濟薄弱。”金國梁走馬上任後,通過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群衆,找到了制約芒章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産業振興。圍繞這個突破口,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幫助芒章村定産業規劃、調整産業結構、優化産業布局。“根據芒章村氣候和土壤優勢,我們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抓手,組織群衆種植甘蔗50餘畝,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同時,我們還協調引進了電子扶貧車間,讓困難群衆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夢,村内務工收入實現‘零突破’,達30餘萬元。”金國梁說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金國梁表示,這些話語铿锵有力、激蕩人心,更加堅定了其想方設法為人民謀福祉的信心和決心,希望有更多的“财富之花”綻放在芒章大地。
▲芒章村甘蔗種植(受訪者供圖)
“今年家裡75畝稻谷豐收了,你們兄妹倆明年的學費有着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說了,糧食安全很重要,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咱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今天才深切體會到是件多麼驕傲的事情呀!”聽完黨的二十大報告後,龔小老與遠在昆明上大學的一對子女打了通電話,一向不善言談的他一反常态,激動地說個不停。
龔小老是弄璋鎮南永村章金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至今已有25年黨齡。“作為一名黨員,又是社幹部,自己不能走偏,違法亂紀的事情不能碰,在寨子裡要起到帶頭作用。”龔小老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沿着父輩的農人路,48歲的他把種植業越做越大。過去龔小老家原本隻有10畝水田,僅能保證正常生活運轉;近幾年,他租了90餘畝農田,主要種植水稻、甘蔗。“隻要用心經營,每年都有不低于20萬元的收入。”龔小老坦言,當一輩子的農民,不能太窩囊,要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過得幸福。3年前,他貸款購置了一台收割機,一台農用拖拉機,實現了全程農田機械化操作。
“這幾年攢了些積蓄,讓兩個孩子無憂上學,孩子們都很争氣,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生活也越來越好。”現如今,龔小老家裡蓋起了二層小洋樓,還全款購置了一輛小轎車。
“車子直接可以開到田裡,幹活省時省力,不覺得有多累。”龔小老說,村裡全部鋪上了水泥路,道路兩旁整潔幹淨,鄰裡團結和諧,生活越過越紅火!
“整村富才算富。我們一定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要求,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努力帶領群衆把農業産業做大做強。”龔小老對農業發展更有信心了。
▲弄璋鎮水稻豐收(尹以祜 攝)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對廣大青年提出寄語,舊城鎮賀勐村黨總支副書記羅有代深有感觸。
賀勐村有13個村民小組,原有建檔立卡戶177戶755人,在脫貧攻堅以前是個典型的貧困村。“俗話說靠山吃山,我們盈江大山裡有豐富的野生黃竹筍,經過芒克天然溫泉水浸泡後,因其充分吸收了溫泉裡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吃起來爽口、嫩滑、無苦無澀。”羅有代說,為了讓當地群衆錢包“鼓起來”,他将天然黃竹筍資源優勢與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與青年黨員哏保細合夥承租村委會集體經濟場地,成立了賀勐村溫泉油黃筍加工銷售基地,并乘着網絡直播的東風,迅速打開了市場,實現營業額收入3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
“作為一名基層青年村幹部,要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現在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專屬商标,組建了穩定的加工團隊,下一步将繼續擴大生産銷售規模,溫泉油黃筍特色産業一定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聆聽完黨的二十大報告後,羅有代定下了發展目标,腳下也有了方向。
▲村民加工油黃筍(受訪者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