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作文很講究“開門見山”。出自成語典故:開門見山。比喻說話寫文章一開頭就直入主題。源于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觀太白(即李白)詩者,要識真太白處。太白天才豪逸,語多卒然而成者。學者于每篇中,要識其安身立命處可也。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引文大意是,閱讀李白的詩歌,李白詩歌開頭的句子,往往直切主題,這叫做“開門見山”。
開門見山被曆代文人認作是行文簡明的不二法門。不僅寫詩寫文章如是,寫劇本也須如是。清代戲劇家李漁認為,詞曲中開場的一折,就等于古文的冒頭,時文的破題,一定要做到開門見山,不應該借來個帽子,扣在頭頂上。(《閑情偶記•詞典下•可知局》),那麼在公文寫作中,是否也要強調開門見山呢?回答是肯定的。
但在公文的實際寫作中,很多小白寫的公文,不太符合開門見山的要求,編者加以歸納梳理,發現很多公文的開頭寫的都不符合要求,存在着如下三個方面病誤。
請“關注”職場文書寫作,我們一起來看看。
病誤一:開頭沉長啰嗦。公文開頭應直陳其事,直奔主題。目的性要非常明确,既不能有很多的鋪墊,更不能拐彎抹角,兜圈子,繞彎子,甚至偏離主題。例如,某高校研究所一篇關于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研讨會的請示件,在開頭部分,用了很長的篇幅陳述粵港澳大灣區的目的、意義和作用等,沒有抓住主旨,直接提出舉辦研讨會的請求。有的甚至開頭離題,跑偏了,寫一些與主旨亳沒關系的話。
病誤二:依據不當。公文在開頭部分往往就要說明你做某一件事或工作的所依據的來源,如根據什麼方針、政策;根據XXXX文件精神等,這個要非常明确,也要非常準确。但是有些公文在開頭部分,所引用的這個依據,往往不夠明确,甚至不夠準确。例如某縣級市一篇“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實施人才引進發展戰略的意見”的文件,開頭所引用的該市已經出台了有關人才引進的一些文件精神,過于籠統含糊,沒有具體的文号與文件名稱,使人覺到文件不夠嚴謹,依據難以令人信服。
病誤三:态度含糊。對工作具有指示性、指導性甚至必須照辦的公文,如批轉、轉發、印發性通知以及批示,轉述性通報,在開頭的時候首要的是要對被轉發對有關單位表明明确的态度,提出總體要求。例如某市一篇轉發給街鎮《關于做好春節期間安全消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在開頭部分,隻是提到:“現将XX省關于做好春節期間安全消防工作的通知轉發給你們。”應該提出總體要求,比如,“請遵照執行,在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向我們反映和報告。”等之類十分明确态度的用語。
公文開頭病誤主要是上面三個方面的問題。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但是不是很典型。務必加以注意,這裡不再贅述。
請關注職場文書寫作吧,更多好文,下期共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