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科舉取仕的古代,寫一手好字是求仕者的必修課。大家熟悉的詩人、詞人中也不乏書法大家。比如北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蘇黃指的就是蘇轼和黃庭堅,連皇帝宋徽宗也自創了瘦金體,被世人紛紛效仿。作為文人四友之一的書(書法)的地位可見一斑。
本文收集六首與書法有關的詩詞,令人驚奇地是,詩人們出乎意料又意料之中的喜歡同一種字體——草書。
【一】《書》
(唐)李峤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迹舒。
河圖八卦出,洛範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雲骨氣馀。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池邊鳥雀聲稀,環境靜谧舒适。倚着欄杆細細品評着書簡上的文字。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起始源頭,洛河的存在導緻了洛書的出現。垂露圓渾有力,一筆一劃又好似碎裂的雲朵力勁暗藏其間。請你仔細觀察每一個筆畫,每一寸都是圓渾流暢、筋骨兼備。
李峤善寫以物為題的單題詩,一字為一題、一詩詠一物。此詩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之詞卻清晰地介紹了書法的起源和文字書寫的特點。
【二】《臨安春雨初霁》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着草書,小雨初晴,在窗邊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品茗。
公元1186年春,陸遊赴任嚴州知州前,先赴臨安(今杭州)觐見皇帝。在西湖的客棧等候召見,百無聊賴,情之所起寫下此詩。
陸遊擅長行草,但平時公務繁忙都寫楷書,“斜行閑作草”一個“閑”字表明了詩人通過寫草書來打發時間。分茶、品茗表面上看是極為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後隐藏着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詩人素有為國家做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願,嚴州知府的職位并非本人所願,況且,此次觐見皇帝還不知要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一座客棧中以草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一夜聽雨未眠,明媚春光更加反襯詩人此時的落寞。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圖庫)
通過了解與書法相關的詩詞,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詩人、詞人大都喜歡同一種字體——草書,這可能與草書更能彰顯個性有關吧!說到草書,唐代有兩位書法家備受推崇,一位是張旭,一位是懷素,他們被稱作“颠張醉素”,也并稱為“草聖”。
【三】《飲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鲸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潇灑美少年,舉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禅。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詩聖杜甫的這首《飲中八仙歌》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醉八仙圖。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并稱三絕。張旭醉後甚至以頭濡墨而書,世人因其舉止癫狂,故稱其“張颠”。
不僅如此,這八仙之中還有一人也是醉後癡迷狂草的——賀知章,賀知章詩畫雙絕,他好酒,醉後最愛寫草書,隻要有人遞紙,他就會不停地寫下去,直到最後一張紙用盡,有不少向他求字的人因此獲益。
【四】《醉後贈張九旭》
(唐)高适
世上謾相識,此翁殊不然。
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颠。
白發老閑事,青雲在目前。
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
此詩字裡行間表達出對張旭書法和性格的贊美。這位老者在酒醉醒來之時,書法就會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言語也更加狂放不羁;對藝術純粹的追求,不慕名利使人欽佩。最後一句看似調侃,實際上以輕松的詩句從另一側面顯示出這位老者豁達的性格。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圖庫)
高适推崇張旭,李白推崇懷素,李白在《草書歌行》一詩中毫不掩飾地盛贊懷素書法,他認為作為“後浪”的懷素完全有能力将“前浪”拍在沙灘上。
【五】《草書歌行》
(唐)李白
少年上人号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飒飒,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隻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颠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懷素七歲出家,幼習書法,天賦加上刻苦,終成書法大家。他好飲酒更善酒後草書,所以時稱“醉素”。
據說李白也是醉酒後寫下這首《草書歌行》,酒後吐真言——“我的小師傅喝醉以後就在繩床小睡片刻,突然起身,須臾之間橫掃幾千張字;有時對着牆壁手不停筆,字大如鬥,觀看書寫的人滿眼之間龍飛鳳舞巨蟒遊走;萬事到了極緻都要靠天生的才能,何必要像張旭那樣,需要觀看公孫大娘的《渾脫》劍舞才有啟發!
(此圖片攝于濟南)
晚唐詩人“南安四賢”之一的韓偓也寫了一首《草書屏風》盛贊懷素草書。
【六】《草書屏風》
(唐)韓偓
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怪石奔秋澗,寒藤挂古松。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這首詩是唐人論書的名篇之一,看似寫屏風,實際上是詠屏風上懷素的草書。“點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澗,字中豎和勾的筆畫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風放到水邊,每個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龍遊到水裡”。詩人用生動形象的詩句深刻地描述了懷素草書靈動蒼勁的氣勢,展現了懷素書法高超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