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守株待兔文言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書

守株待兔文言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06 03:02:15

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文言文及注釋《守株待兔》與如何學好古文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文言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小雨教輔小學語文文言文及注釋守株待兔與如何學好文言文)1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本文出自:韓非的《韓非子》中《五蠹》

韓非:(約前280一前233)戰國時期韓國新鄭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韓國貴族。師從荀子。《韓非子》集先秦法家學說大成的代表作。韓非死後,後人搜集其遺著,并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說理文進一步發展的代表作。作者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在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推理切中要害。(韓國:相當于現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這塊區域)。

寓言:寓言一般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赅。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許多道理。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中的(宋人),也不要做《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中那個(去楚國)的人。其實寓言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如課外讀一讀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裡面就寫了不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發人深省的道理。

認字:

待(dài)宋(sòng)釋(shì)冀(jì)蠹(dù)

認詞:

等待 宋國 釋放 希冀 守護 一株 耕地 接觸 頭頸 其他

注釋:

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農民。

株:露在地面上樹木的根和莖。

觸:撞到。

走:跑。

折:折斷。

因:于是,就。

釋: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農具,形狀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複:又,再。

得:得到。

為:被,表被動。

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

身:自己。

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幾個“而”的意思:

第一個“而”:折頸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個“而”:因釋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關系。

第三個“而”:表示轉折。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二、如何學習古文:以《守株待兔》這篇寓言為例來講解:

一、朗讀測試并做标記。(帶着目的,問題去讀)

①朗讀課文共( )句話,我讀了( )遍,能做到(正确通順流利)地朗讀。

②邊讀邊在課文中圈生字,畫生詞,不明白的畫上“?”。

二、概括(讀後再想,用簡要的文字概括下這個古文講的是什麼大概意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寫的是一隻兔子偶然撞死在田邊的_____,一個農夫撿到了,從此就放下鋤頭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蕪了。

三、找生字詞(不會認的字(查字典注意讀),不理解的詞(查字典解釋含義))

①讀詞語,不會讀的在旁邊做上标記。

如:守株待兔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②認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如:宋耕釋冀

四、理解(會斷句會譯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及結局)

①借助注釋,對一段句子的意思去理解譯文。

(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因釋其未而守株,冀複得兔。

②根據句子的意思,試着用“/”給句子斷句.

如:文中:因釋其來而守株。

③這個故事的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把相關的句子寫下來。

五、整理古文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及常考的題型(以備練習考試用)

A、生字詞

1.多音字:為wéi(為人)wèi(為什麼)

2.字義: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樹的根和莖。②走:跑。③折:折斷。

④因:于是。⑤釋:放下。⑥來: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具。⑦冀:希望。③複:再,又。⑨身:自己。

B、了解作者

韓非(約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韓國貴族。師從荀子。

《韓非子》集先秦法家學說大成的代表作。韓非死後,後人搜集其遺著,并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說理文進一步發展的代表作。作者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在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推理切中要害。

C、古文分析(告訴我們的道理)

《守株待兔》改編自《韓非子》中一文,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丢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D、古文今譯

有一個宋人在田裡耕作。田中有一個樹樁。一隻兔子奔跑時撞在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于是這個宋人便放下手中的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兔子(當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國的一個笑話。

六、舉一反三去搜集同類型相關的古文寓言,把你從寓言中所知道的故事講給其它人聽,能大緻把故事内容依靠自已組織好語言口述出來。

每一是古文要搞清楚:文中的主人翁是個什麼樣的人?或者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舉例一:古文:《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廪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節選自《韓非子·内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隻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使:讓。

必:一定,必須,總是。

南郭:複姓。

處士:古代稱有學問、有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相當于“先生”

請:請求,要求。

為:給,替。

說:同“悅”,對......感到高興。

廪食(lǐn sì)以數百人:拿數百人的糧食供養他。廪:糧食。食:供養。

以:用,拿。

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逃:逃跑。

立:繼承王位。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糧食供養他。齊宣王去世後,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讀後所想:

主人翁是個什麼樣的人? 南郭先生是一個不學無術、自欺欺人、靠蒙騙混飯吃的人。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隻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口述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三百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三百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pǐ)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mí)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樣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他認為三百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好聽。于是齊湣王頒布了一道命令,要這三百個人好好練習,他将讓他們一個個地吹竽給他聽。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隻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隻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舉例二:古文:《畫蛇添足》

楚有祠(cí)者,賜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

1.祠:祭祀。周代貴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古代的一種盛酒器,類似壺。

4.相謂:互相商議。

5.畫地:在地面上畫。

6.引:拿,舉。

7.固:本來,原來。

8.子:您;你。

9.安能:怎麼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于是;就。

12.為:給。

13.足:畫腳。

14.者:……的人。

15.終:最終、最後。

16.亡:丢失,失去。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後,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一壺酒。門客們互相商議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恐怕不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那麼)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吧,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這時他)卻左手拿着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沒有喝到那壺酒。

讀後所想: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不要多此一舉,更不要盲目樂觀,否則很可能得不償失甚至招緻失敗。

口述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将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得有餘。這一壺酒到底怎麼分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别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裡畫蛇添足插圖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他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一邊畫着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裡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舉例三:古文:《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禦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注釋:

大行(háng):大:寬大。行:道路。大行:寬闊的道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駕:駕着他的車。

之:動詞,到……去。

楚:楚國,在魏國的南面。

将:又。

奚:為何。

用:費用,錢财。

禦:駕馭車馬。

者:…的人。

禦者善:車夫駕車的技術高超。

此數者:這幾個條件。

耳:語氣詞,而已,罷了。

譯文:

我今天來上朝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正在面朝北面駕着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好。’我說:‘你的馬雖然很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路費很多。’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馬夫善于駕車。’這幾個條件越好,就離楚國就越遠罷了。

讀後所想: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你想要學習成績好卻又不努力不花功夫去學去練一心隻想玩,那豈非南轅北轍?


《守株待兔》應試練習:

1、這則寓言中的宋國人被大家嘲笑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A.他每天都在勤勤懇懇地勞動,不知道投機取巧。

B.他把一個偶然發生的現象當成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C.他不好好勞動,幻想憑運氣過好日子。

D.他既沒有得到兔子,又荒廢了自己的田地。

2、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對應字的意思。

A、兔走觸株:走-( ) B、因釋其耒:釋-( )

C、冀複得兔:冀-( ) D、治當世之民:治-( )

E、兔走觸株:株-( ) F、冀複得兔:冀-( )

G、因釋其耒而守株:耒-(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今欲以先王之政

A.入水求之 B.反歸取之 C.物外之趣 D.置之其座

例句: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 D.此何遽不為福乎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

兔不可複得

4、翻譯下列句子。

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譯文:

5、為什麼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6、這篇古文寓言的寓意?

7、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________的人。

守株待兔文言文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小雨教輔小學語文文言文及注釋守株待兔與如何學好文言文)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