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避免踩雷?《韋氏字典》将謬誤定義為“一種欺騙性的外表……是不正确或錯誤的觀點……是一個使用了錯誤或無效的推論卻通常看似正确的論點”這個定義中的最後部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即建立在無效推理基礎上的令人信服的論點或假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科普如何避免踩雷?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韋氏字典》将謬誤定義為“一種欺騙性的外表……是不正确或錯誤的觀點……是一個使用了錯誤或無效的推論卻通常看似正确的論點”。這個定義中的最後部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即建立在無效推理基礎上的令人信服的論點或假設。
因而,我們應該記住,邏輯性謬誤不一定是錯誤的,但是它的推導過程卻是不能成立的。
盡管人們早已在幾個世紀前就确定了這些謬誤,但是它們仍然在廣告、政治說服、人際說服和其他領域中時不時地冒出來。簡而言之,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謬誤。
01
在此之後發生,所以因為“此”謬誤
在此之後發生,所以因為“此”謬誤通常被稱作“事後”謬誤,這個來自拉丁語的概念的含義是“在此之後發生,所以因為‘此’”。正如這個翻譯所展示的,由于某個事件發生在另一個後面,因而第一個事件就被假設為是第二個事件的原因。
我們經常在廣告世界中掉到這樣的謬誤中。在服用了這種減肥藥之後,簡減輕了40磅。但是可能她同時也有更多的運動。
普通民衆可能認為學校缺錢的原因是校長和學校董事會将八年前募集來的所有的錢用于不必要的細枝末節,但是事實可能并不一定如此。
02
訴諸個人謬誤
拉丁術語“訴諸個人”意思是“針對某個人”,是指對于某個個體而不是針對在相應問題上的她或他的位置或立場的攻擊。其目的是引導受衆隻是因為表達相反觀點的人的奇怪的特性或其他的缺點而做出某些行為。
這個策略并沒有被廣泛地用在廣告中,因為是産品而不是人物是被傳播的對象。但是,這在意識形态說服領域——例如政治領域——卻被經常使用。
無論什麼時候,當攻擊是針對某個人的特點而不是針對他或她在相應問題上的立場的時候,就應該警惕可能訴諸個人的謬誤正在發揮作用。
如果說服者沒有什麼其他有力的論據,那麼他們常常會采取攻擊對手的人格特征的做法。
03
訴諸衆人謬誤
正如這個名稱所指出的,訴諸衆人謬誤是以當時發生在大衆身上的事情為基礎的。它是針對衆人的。
曆史上,有很多有關訴諸衆人的論點的例子,有些事關重要、有些很悲慘、有些很瑣碎。
例如,請思考一些很流行的概念——它們恰恰就是運用了訴諸衆人的邏輯,例如禁酒令、嬰兒潮、搖滾,以及20世紀50年代的郊區化浪潮等。
在時尚界和流行文化當中,也廣泛地運用訴諸衆人的訴求,例如,将棒球帽反過來戴或者在身上打洞。“随大流”的鼓動使得我們将訴諸衆人謬誤付諸行動。
04
中項不周延謬誤
中項不周延謬誤可以被定義為“由于某個個體、群體或思想與另外一個個體、群體或思想有一些共同的層面或特點,因而推論他們在其他所有的側面或特性上都是相同的”。這種謬誤經常出現在例如所謂“聯想出來的過錯”現象中。
“古特·馬洛依是Tappa Kanna Bru兄弟會的成員,這個兄弟會的男孩都是酒鬼,因而他也是酒鬼。”常識告訴我們這裡缺了些什麼。
這個謬誤的核心在于“這個兄弟會的男孩都是酒鬼”,它暗示兄弟會所有成員除了具有是這個群體的成員這個共同特征外,所有其他特征也相同。
換言之,這個論點認為,酗酒這個特征是被兄弟會全體成員所共同擁有的,盡管有的成員是适度飲酒者,而有的成員甚至根本不喝酒。
當然,這個例子無關緊要,而說服者會使用中項不周延謬誤來使觀點發生動搖,并且導緻行為發生重大改變。
例如,由于有些人在學校食堂工作,因而許多批評者就認為這些人應該贊成食堂的所有決定。這是最近出現在一個小鎮的報紙上的例子:
請仔細想想這些事實:日本人幾乎不吃油膩的食物,他們患心髒病的人數比英國人或美國人少很多。
另一方面,法國人攝入的油脂很多,但患心髒病的人數也比英國人或美國人少很多。意大利人喝大量的葡萄酒,患心髒病的人數卻也比英國人或美國人少很多。
因而,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吃喝喝。你是因為說英語才如此倒黴。
這個謬誤可以構成對我們使用任意某種品牌的呼籲、建議的基礎,就像其他使用這個牌子的産品的人一樣。
05
假想的對手謬誤
假想的對手謬誤建立一個脆弱或“假想的對手”的很容易被駁倒的實例。說服者将這個實例作為争論中的另一方的立場的代表,然後運用核心證據經過推理打敗他們這個“假冒的”案例,同時也打敗對手。
這種策略在政治說服裡被到處使用。例如,候選人A可以首先指出候選人B的觀點是“應該将國防支出主要放在常規武器上”。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駁倒的立場。然後,候選人A立即通過呈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相反的數據和案例,指出這個假想的立場是完全錯誤的。
在廣告領域,我們經常會看到、讀到或聽說假想的對手的例子。一個恰當的例子是,一位播報者說出諸如“有人認為獵豹牌(Chevy)皮卡不能運載着道奇(Dodge)皮卡爬陡峭的山路”這類的話,然後,在這則廣告中,我們看到了獵豹牌皮卡後面運載着道奇皮卡爬上了那個山坡。當然,如果獵豹汽車不能完成這個任務,那麼他們也就不會播放這則廣告了。
大部分比較廣告都是建立在假想的對手謬誤基礎之上的。例如,在宣傳可樂和漢堡包的廣告中,對手往往被樹立為一個等待着被廣告商的品牌戰勝的稻草人。
假想的對手謬誤也常常出現在意識形态的争論中。反對堕胎的支持者經常辯論道,堕胎是不人道的生育控制方式,因而應該被宣布為不合法。
但是,支持母親有選擇權的一方卻從來沒有建議将堕胎作為生育控制的一種手段,這種說法隻是很容易被主張生命第一的一方駁倒的一個假想出來的論點。
本文節選自《說服:如何聰明地說與聽
(第十一版)》,有改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制作 | 程娜
[美]查爾斯·U.拉森 著
董璐、周麗錦 譯
武嶽 責編
ISBN:9787301288252
75.00元
有思想|有溫度
ss_book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本書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