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蔣駿、肖鑫2月26日報道:“不用開刀,也能解除困撓我很久的疼痛和眩暈。上海四院醫生的技術真不錯!”今天上午,來自上海寶山區的嚴大叔,高興地從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順利出院。
據了解,61歲的嚴大叔,一個多月來雙側頸肩背痛,伴眩暈、惡心。經過多種治療包括口服止痛藥、針灸等,效果不明顯,後來疼得晚上無法入睡,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嚴大叔經朋友介紹來到上海四院疼痛科就診,經該科主任陳輝仔細詢問病史、查體、分析疼痛性質并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初步确定了其頑固性疼痛的病因在頸椎。
行頸椎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嚴大叔頸5/6椎間盤突出明顯,由中央偏右向後方壓迫硬脊膜,造成脊髓受壓。其影像改變與症狀特點高度符合。
“醫生,能不開刀治療嗎?”嚴大叔充滿期待地問。
陳輝告訴他:“我們先采取疼痛科特色的綜合手段進行治療,争取不開刀也能解決你的疼痛。”
為了不辜負患者的信任,陳輝主任帶領團隊開始分步驟治療。首先,采取超聲引導下頸5/6椎間孔注射,對嚴大叔疼痛病因進行進一步診斷性評估。所謂診斷性評估,就是通過一種操作簡單且安全有效的方式,對當前最懷疑的首要病因進行一次針對性治療幹預,假如治療後效果明顯,就有更确鑿的證據證明這個病因就是導緻疼痛的“罪魁禍首”。這項技術能夠幫助疼痛科醫生大大減少誤診和漏診,已在上海四院疼痛科成為必需的診療步驟。
熟練的超聲操作手法和豐富的穿刺經驗使得陳主任對這項技術駕輕就熟,不到15分鐘,就完成了頸5/6椎間孔注射。當天晚上,嚴大叔症狀就明顯緩解,驗證了病因診斷的準确性。
兩天後,陳輝主任帶領助手張欣副主任醫師、張哲主治醫師在導管室DSA(數字減影血管内造影)沈輝主任和王怡磊護士的輔助下,利用超聲和數字血管造影機雙重引導,對患者實施頸5/6椎間盤射頻消融術。陳主任先采用超聲引導技術将射頻針頭精确地避開頸前大動脈、神經根等危險結構,從前向後穿入椎間盤組織内,再經過C臂CT毫厘不差地引導到達椎間盤後方的突出部,最後通過射頻技術消融了突出的椎間盤。
整個手術非常順利。短短半小時,陳主任用一個針眼的微小創傷,精确地解除了嚴大叔突出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
術後第二天,嚴大叔已可下床自由活動,僅僅感到穿刺點局部輕微酸脹,而困擾其一個多月的頸肩背痛和眩暈等症狀完全消失了。
陳輝介紹,頸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随着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頸椎病的發病越來越普遍。長期頸部姿勢不良、低頭伏案工作、久坐電腦前、勞累、缺乏運動等原因都是頸椎病的誘發因素。從醫學角度上看,頸椎退變、椎間盤突出是造成頸椎病臨床症狀的最主要病因。
陳輝說,椎間盤是位于上下兩節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墊,發揮緩沖力學傳遞的重要功能。在年輕時,椎間盤組織的核心結構“髓核”富含水分,彈性好,在壓力接觸後能夠迅速地還原形态,從而不對它附近的神經結構造成壓迫。但随着年齡的增長,髓核水分漸漸減少,并不斷退變,彈性明顯下降。長時間的軸向壓力将造成椎間盤向後膨出,對其附近的神經根、其後方的硬脊膜、脊髓等重要結構造成壓迫,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在疾病的早期,經過消炎止痛藥物治療和充分的休息,膨出的椎間盤尚能夠體積縮小、還納原位。但随着疾病發展,椎間盤膨出的程度會漸漸加重,最終形成無法還納的突出,甚至大塊脫出,造成頻繁發作的頸肩痛、上肢放射痛、手麻、肌力下降等神經根受壓症狀以及頭暈、頭痛、惡心、眼脹、走路踩棉花感等硬脊膜和脊髓受壓的症狀,嚴重者甚至可導緻癱瘓。此時,就需要通過頸椎前後路切開解除緻壓物、椎管減壓等開放大手術來徹底治療,不僅風險較高,而且手術費用昂貴,令很多患者心存畏懼、猶豫不決。
陳輝告訴記者,現在的疼痛科早已不再是隻會“打封閉”的科室,而是一個借助高新影像技術精準導向、多學科交叉、微創化除痛的前沿專科。射頻治療技術就是其中應用較為成熟的一類治療方法,可用于多種頑固性疼痛治療。在本例中,利用射頻熱凝效應,将膨脹突出椎間盤組織瞬間消融,使其體積明顯縮小,減輕了對脊髓和神經壓迫,達到了“不開刀”而減壓的效果。同時,射頻技術能精确控制作用于靶點的溫度和範圍,因此在減輕或消除疼痛的同時,不會損害神經的正常功能,安全性很高。
據悉,上海四院疼痛科在學科帶頭人陳輝主任的帶領下,近年來開展大量治痛新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形成了多學科交叉共建的良好發展态勢,在頑固性帶狀疱疹神經痛、中晚期癌痛、痛性骨質疏松症等多個領域不斷取得進步,為廣大受到疼痛困擾的患者帶來福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