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懷念以前插秧的事

懷念以前插秧的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05:47:25

“甘雨連望雖未洽,莳田漸喜澤邊農。”莳(音shì)田是我們湘南老家當地的方言,也就是插秧。莳田是件苦差事。春季早稻莳田,雨水偏多,披蓑戴笠;夏季晚稻莳田,炎熱酷暑,兩面夾攻,臉朝稻田水燙,背朝太陽曬熱。莳田一天下來,腰酸背痛,肌肉緊繃,疲憊至極。所以,那時的莳田與割禾、犁田耙田、踩打谷機都算農村繁重、技術性的體力農活。

懷念以前插秧的事(湘南話是這樣說)1

老家鯉魚塘是湘南的一個大糧倉,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時至今日,仍有數萬畝水稻田。幾十年前,有這樣一種說法:“大人盼莳田,小孩望過年”。

那時“莳田”在農民眼裡,是生存大計,有着神聖的儀式感。記得我在讀初中期間,學校實行半工半讀,學生不但要學文,也要學工學農。當地農村學校除有學農課外,另還有兩個農忙假,每個農忙假七天,分别要參加春季莳田和夏季“雙搶”。

春季莳田搶插早稻。“雙搶”正值暑假,是早稻收割、晚稻莳田時節。這兩個農忙假,生産隊都會安排我們這些學生中年紀小的去送秧或拉繩畫格子,每行八兜秧苗,靠田埂兩頭,拉條直繩,挨着繩子插些秧苗畫好莳田格子。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便去參加拔秧苗,插秧的農活,也即莳田。這些農活很辛苦,此時,一切色彩斑斓的詞彙似乎立刻失去了效能。特别是暑假參加“雙搶”,我與大人一道,頂着炎炎烈日,對“粒粒皆辛苦”的意境才有了深刻領悟。

每年的谷雨過後,微風吹拂,夏天即将來臨,田野裡一片忙碌。農事講究季節性。老家農村流行這樣一句口頭禅“插完早稻過五一,插完晚稻過八一。”有時候會細雨綿綿。然而,在一片片稻田裡,村民們卻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手把秧苗,低首弓背地在一兜一兜的插着稻秧。

懷念以前插秧的事(湘南話是這樣說)2

莳田離不開拔秧,這可是個耐心活。農人們蹲在秧田裡,手上不停地動作,先将秧苗拔出來,再将秧苗根部的泥巴放在水裡洗幹淨,用一根棕絲或幹稻草将手中掐的一把秧苗綁上。然後便将其擔到水田旁,将一紮紮秧苗抛入田裡。

莳田時,人們一字排開,都得面向泥土背朝天,左手分秧,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夾住秧苗的根部,在細泥水田裡輕輕一插,入泥後再略一輕移,使苗豎起來,如成活一般。腳步慢慢地在水稻田裡向後移動,尤須保持直線,否則秧苗便會插在腳印裡,由于此處水較深而無法沾泥,即使插下去,秧苗要麼生長慢,要麼就有可能浮上來,要不就沾在旁邊的泥巴裡。有一順口溜:“一株小秧苗,三指輕輕捏,用力要适度,秧苗長得快。”也就是說,插秧時,用力重了插得深,難發根,秧苗轉青慢;用力輕了插得淺,經風稍一吹,秧苗浮兜于水面。

要想插入水田裡的秧苗好看成直線,腳步後退是否得當是關鍵。插秧人不是拔腳便往後走,而是腿稍提,往後拖行一步,成一淺行,名曰“拖腳行”。暮春時節,水田裡水溫較低,我赤腳下田插秧,腳剛踏入水中,猶如受到一次透遍全身的精神洗禮,感覺五髒六腑、皮肉骨骼、大腦脊髓都經過了一場洗刷和過濾。剛開始那會兒,動作比較快,大約過去了個把鐘頭後動作開始變慢,腳在稻田的泥濘中蹚出幾道長長的痕迹,腳下軟滑難走,腰腿酸痛不堪。

暑假插秧,頭頂烈日,勞作了一段時間後,便好像有中暑之症狀。這種情境下,剛開始時那種新鮮感,連同往常的閑情逸緻被瞬間澆滅,仿佛是廣袤的田野裡隻剩下刷刷的插秧聲與農人自已佝偻的身體相互對應,滴滴汗珠在田野的寂寥中揮灑。大人們都深谙站在太陽下暴曬好幾個小時的那種饑渴難耐、以及彎腰踩在齊膝蓋深的泥田裡那種精疲力盡的痛苦感受。一天下來,全身都要散架似的。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年幼且剛剛接觸農活不久的小孩,更覺得疲憊不堪。

所以,久而久之,有的人就會表現出抵觸情緒,耍賴的,站在水田裡不動的,各種情形都有。插完一大丘田,如果是時間還早的話,還要繼續去挑稻秧,在泥濘的田埂道上行走,此時此刻,感覺身體早已散了架,腿更不是自已的,也不聽使喚,一崴一崴地拖着往前走。

扯秧、莳田,最讨厭水田裡的螞蝗了,它們在水裡探着頭,搖搖擺擺,看着就讓人厭惡。而村民們從不在意這些,腳步踩過去,螞蝗們紛紛鑽進了泥裡。直到人們走遠,又露出頭來,繼續得意地搖晃。下田扯秧、莳田的村民幾乎沒有人沒被螞蝗咬過。我也曾經被螞蝗咬過。有一次,我們插完一丘田轉插另一丘田,我剛走上田埂,便發現腿上吸附着一隻大螞蝗。初次被螞蝗叮咬,沒有一點疼痛感,父親見此狀,用手直接将它從我腿上拔下來,頓時,我腿上螞蝗叮咬之處鮮血直流。父親将螞蝗用一塊石頭砸爛,挑到一旁,安撫我說:“不要怕,在水田裡勞作被螞蝗叮咬是常事。”說完便若無其事地繼續勞作。

懷念以前插秧的事(湘南話是這樣說)3

有意思的是田野裡那些剛莳下的秧苗似乎是無精打采的樣子,一株株耷拉着腦袋。可是,過不了幾天便蹭蹭地成長。無數蒼翠欲滴的秧苗整整齊齊地站着,就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

想不到,莳田這種農活也會被一些文人墨客寫入其作品中。多年後,我接觸到了南北朝時期布袋和尚寫的一首《插秧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插秧詩》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插秧的情形,且一語雙關點出了出道的玄機。表面上是描寫農人插秧時的見聞覺知,實際上蘊藏着修道時的内在境界和奧秘。最後一句“後退原來是向前”是詩眼。我們知道,插秧趣在身腰,身腰腿腳呼應配合。插秧人要在水田中,手持秧苗,倒退着插秧。腿,栽左退右,栽右退左;身,重心挪移,身法輾轉,動若靈貓,輕若流風。

這樣插秧有兩樣好處,其一,可以看秧苗插得是否整齊,整田的秧苗插完後要橫成行,豎成列。這樣不僅美觀,而且有利于後期的田間管理和秋後收割。其二,後退插秧,可以一邊插秧,一邊把腳窩随手抹平,有利于插秧。這樣一來,人雖然是倒退着走,但是對于插秧來說,卻是在向前行進。想不到原本十分普通的莳田插秧這種農活在布袋和尚筆下還富有哲理性,這也讓我們了解到中華農耕文化之博大精深。

千百年來,包括湘南老家農人在内的華夏農民,在他們熟悉的稻田裡,臉朝泥土背朝天地忙碌着。也許是長年累月地磨練,勤勞本性使然,心中固有的那份信念與希冀,一年又一年,他們都在稻田裡默默地重複着那些動作。在他們的眼前,秧苗是一個綠點,一條綠線,一方綠面的累積。随着時間的推移,一塊稻田,一壟田野,一片天地都披上濃綠。之後又變成了金色的稻浪。他們用辛勤的汗水為大地着色,用執着的信念為子孫後代辛勤操勞,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奉獻。

文/圖 @安仁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