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用的紙,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紙巾紙,也就是擦嘴擦臉用的面巾紙、餐巾紙等;一類是衛生紙,也就是如廁後清潔用的廁紙或卷紙。
它們差别很大,但很多人經常會混着用。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列出卷紙和紙巾的區别,并教你如何鑒别一張好紙巾。
受訪專家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皮膚科教授 楊希川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 董曉秋
齊魯工業大學造紙與植物資源工程學院教授 王正順
卷紙vs抽紙,對細菌“包容度”不一樣面巾紙、餐巾紙和廁紙或卷紙最好别混着用,它們是有本質區别的。
微生物要求不同
根據國家衛生執行标準:
衛生紙的細菌含量≤600菌落總數/克,而真菌菌落總數則沒有規定;
紙巾紙的細菌含量≤200菌落總數/克,真菌含量≤100菌落總數/克。
也就是說,衛生紙的含菌量是紙巾紙的三倍,可見紙巾紙的衛生要求嚴格多了。
生産原料不同
衛生紙由純木漿制成,裡面可能會添加一些再生原料,比如回收的廢紙等;紙巾紙的生産原料是原生木漿,沒有摻雜回收的廢紙,更不能使用脫墨劑等,相對而言更為安全衛生。
吸水力不同
衛生紙吸水能力較強,吸水後可溶解,用來擦臉擦嘴往往擦出一臉碎渣。如廁後用紙巾紙擦雖然不傷皮膚,但大部分紙巾紙沾水後不易破,馬桶可能會堵塞。
用紙前先搞清楚4件事在使用紙巾之前,還要搞清楚一些關鍵的細節:
01
挑選紙巾時不要迷信“原色”
原色紙巾包裝上通常印有“純本色”“無添加”“不易破”的字眼,其實原色紙巾本身并不能說多環保,而是生産相對來說較環保。
真正的原色紙巾木素含量高,使纖維間的交織度低,纖維間結合力降低,手感和強度甚至不及普通紙巾,“不易破”隻是營銷噱頭。
如果原色紙巾的韌性高,可能是加了增強劑,例如變性澱粉、聚丙烯酰胺、甲醛樹脂等,這類物質過量使用對環境和健康都有一定危害。
挑選紙巾應該關注材料成分,一般來說,原生木漿優于草漿、廢紙漿。
02
濕紙巾不能代替肥皂洗手
濕紙巾不能代替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加上流動的水,才能更好地清潔雙手。
03
衛生紙揣太久,少用
很多人會兜裡放點沒有包裝的衛生紙,揣久了難免會沾染細菌,接觸身體可能帶來健康隐患。
04
紙巾也有保質期
很多人喜歡趁打折時購買大量紙巾和衛生紙。其實,密封保存的紙類也有保質期。
一般衛生紙的保質期是3年,紙巾紙是2年,超過了可能細菌超标。打開的衛生紙或紙巾紙最好1個月内用完,暴露在空氣中的紙受潮或落灰,也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滋生地。
3招鑒别紙巾優劣不合格的紙巾會危害人體健康,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該如何區分紙的優劣?
搓一搓,不掉渣
拿到紙巾後輕輕抖一抖或者搓一搓,如果發現有掉渣情況,就說明紙巾質量不合格,很可能是廢紙再生産的。
聞一聞,不刺鼻
有些商家在生産過程中還會添加各種化學試劑,例如熒光增白劑,其中含有重金屬镉等緻癌物質,會對血液系統造成損傷并損害記憶力,如果發現有刺鼻異味,應馬上停止使用。
泡一泡,無破損
将紙巾浸泡在水中,劣質紙用水一泡馬上會化成渣,而質量好的紙巾浸濕後擰幹,攤開時無明顯破損。
此外還需要注意,購買紙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的産品,看清産品标識,包括生産日期、保質期、執行标準、質量等級等。▲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