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華巨鼈資料

中華巨鼈資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07:54:28

甲魚在中國被俗稱為“鼈”,是自然水域中較為少見的兩栖爬行動物。野生的甲魚全身是寶,肉可食用,裙邊味道鮮美,背甲也可入藥,深受民間推崇。

6月19日,江蘇宿遷的漁民捕到了一隻罕見的巨鼈,體長超過了半米,背甲有臉盆般大小。和背上的小烏龜相比,體型差距一目了然!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1

漁業部門的專家推測,這隻甲魚至少有十年以上的生長年份。當地有幾十年捕魚經驗的老年人也反映稱:“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甲魚”!由于稀少、罕見,這隻甲魚也僥幸逃過一劫,在多位漁民的合力下被放生到了自然水域。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放生巨鼈是一件積善積德的大好事,但有專業的網友一眼就看出了端倪:這種鼈并不是我國本土的中華鼈,而是不折不扣的“美國鼈”!從體型、外觀來看,這隻巨鼈的身份其實是佛羅裡達鼈,也叫珍珠鼈,是軟鼈屬中體型最大的鼈種。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2

珍珠鼈的一大特點就是體型巨大,成年個體能長到40~50斤左右。其中,雌鼈的背甲能達到60cm,體長超過70cm,是名副其實的巨型鼈。而我國的中華鼈則是一種小型鼈,最大體重一般不超過10斤,體長約30cm,很難與珍珠鼈相提并論。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3

珍珠鼈曾被誤認為是“百年巨鼈”,究竟哪來的?

珍珠鼈形态特殊,其背甲呈橢圓形,覆蓋有灰褐色或橄榄綠色的彌散性斑點,類似于黑珍珠,故得名珍珠鼈。在背甲的前緣,分布有數列突出的疣粒;背甲後緣裙邊發達,構成肥厚的扇面;體表光滑,腹面全白。通過這些特征,就基本可以斷定珍珠鼈的身份。

珍珠鼈原産于美國南部,在佛羅裡達州、阿拉巴馬州等地數量最多。在1993年,珍珠鼈遠渡重洋并在福建省落地生根,而後不斷發展壯大。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4

在江蘇宿遷,珍珠鼈的蹤迹不止一次地被發現。

例如在2010年時,宿遷市九龍灣的一個魚塘中就曾出現過兩隻巨鼈,其中個頭較大的已長到50cm長,重18斤多,個頭較小的也有12斤。魚塘的塘主從未放過鼈苗,發現兩隻巨鼈後感覺如獲至寶,難掩興奮。

塘主表示,老鼈長這麼大非常不容易,估計至少也要幾十年,如果宰殺就太可惜了,并且也沒有人敢吃。最終,這兩隻巨鼈被塘主繼續喂養,留作展示。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5

我國各地發現的巨型珍珠鼈并不少,但大部分都被放生處理。2021年5月,河南鎮平縣的村民在水庫邊上發現了一隻重達46斤的巨鼈,很多村民都說這是一隻“百年老鼈”。在衆人的見證、議論之下,村民決定将巨鼈放生到當地的水庫中。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6

那麼,這些巨鼈究竟是從哪來的?主要的來源就是各地的養殖基地。

上世紀80年代,國内開始掀起養鼈熱潮,總産量常年超過30萬噸,行業趨于穩定。在這當中,珍珠鼈産量巨大,占有重要的市場分量。2010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國内養殖頻率最高的鼈種是中華鼈,排名第二的就是珍珠鼈,海南、江蘇、浙江等16個省區均建有養殖基地。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7

到了90年代初,我國的中華鼈産業陷入困局,種質退化嚴重,生長速度慢,價格也不景氣。廈門的一家養殖公司搶占了先機,将目光轉向了新品種的引進,珍珠鼈成為首選對象,飼養試驗表明:珍珠鼈生長速度很快,在恒溫下每年可長肉2公斤以上,最快年增重4公斤以上!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8

按照國内的自然條件,珍珠鼈經人工培育2年就能長到5公斤,達到上市規格,育成時間遠低于中華鼈。在營養方面,珍珠鼈也不落下風,産肉量更多,裙邊質量更大,藥用價值也很高,經濟效益頗為誘人。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9

于是從1995年上半年開始,珍珠鼈成為鼈産業的“後起之秀”,它不僅成活率高、性成熟快,而且不易發生病害,中華鼈的養殖戶躍躍欲試。由于多種優勢傍身,珍珠鼈在2004~2006年迎來大爆發,被迅速推廣到全國南北各地,成為了能夠獨擋一面的拳頭品種。

珍珠鼈定居中國,為何不一定是好事?

珍珠鼈适宜生長在28~30℃的水體中,可适應溫度範圍為18~34℃,因此自然分布主要在集中在華南地區。野生的珍珠鼈頻繁出現,這并不是一件好事,背後還牽扯着不小的生态隐患。

首先,珍珠鼈食性貪婪。該鼈是一種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在生态系統中充當着2級和3級消費者的角色,擅長捕食小型魚蝦、水蚯蚓、水生昆蟲以及青蛙。其潛在危害在于:珍珠鼈會和本土鼈種産生競争,搶奪食物資源,還可能攜帶、傳播病原菌,破壞水生生态的食物鍊。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10

其次,珍珠鼈繁殖能力強悍,比本土鼈種更有優勢。珍珠鼈生長迅速,性成熟周期短,這意味着種群繁殖擴張的能力更強。

對雄鼈而言,2齡個體就能參與繁殖後代,最小繁殖個體不到1公斤。雌鼈生長更快,但需要4~5年才能成熟(人工養殖條件下2年即可成熟,第3年産卵),每個繁殖季節能産下4~23枚卵。據維基百科記載,珍珠鼈是所有爬行動物中産蛋率最高的一種,最高的一窩産蛋量達到了38枚。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11

最後,珍珠鼈外形的“迷惑性”也很強。珍珠鼈外形獨特,色彩亮麗,是國内的觀賞鼈種。從稚鼈到成鼈,其外觀會經曆一系列的變化,成體和國内的山瑞鼈相似,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野生個體也容易得到庇護。

在國内,放生祈福是一種傳統風俗,而龜鼈向來就是放生的重點對象。但是,不科學的放生反而是盲目的體現,會使珍珠鼈出現在本不該出現的水域,栖息定居幾十年,不利于生态穩定。普及科學的放生知識,已成為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課題。

珍珠鼈究竟有多常見?黃河流域是防範的重點

一方面,珍珠鼈是國内重要的養殖品種,在華南地區已占據龍頭位置,市面上的出現率正在逐漸增加。比如:在江蘇連雲港、福建福鼎等地的水産市場,都有居民曾買到過活體的珍珠鼈,價格适中,相當搶手。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12

另一方面,珍珠鼈擴散到自然水域,形成了一定的入侵風險。在江蘇泗洪縣,工作人員在挖機站時曾挖到過一隻珍珠鼈;在吳江松陵鎮,有居民還從京杭運河内徒手捕捉到一隻7公斤的珍珠鼈。珍珠鼈畢竟是外來物種,生态隐患不得不防。

在1987年,西班牙就曾引進過上萬隻珍珠鼈,後因管理不善導緻大量逃逸,造成了西班牙曆史上的生态災難。珍珠鼈也因此聲名狼藉,成了國際上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

在《江蘇農業科學》等期刊上,專家學者也将珍珠鼈列為了有入侵風險的物種。專家指出,珍珠鼈引入中國近30年,野外分布範圍不斷擴大,在黃河流域已有相關報道,該物種的适應性、繁殖動态還需要加強監測。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13

黃河是我國生态的敏感地帶,也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前沿地帶。據不完全統計,侵入黃河的水生物種超過40種,僅黃河上遊就有21種,并有17種實現了自然繁殖。在陝西段的黃河支流中,有市民曾捕獲一隻珍珠鼈,引起了生态學家的關注。

中華巨鼈資料(江蘇漁民捕到巨型珍珠鼈)14

目前,珍珠鼈在黃河流域還未掀起太大的波瀾,但以防萬一,還是有必要展開資源調查,摸清楚分布範圍以及繁殖狀況,必要時可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手段,避免西班牙的悲劇在我國重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