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區比較優勢指标體系構建
基于以往學者們對于比較優勢的分析理解,區域的比較優勢來源于兩個層面,一是要素禀賦層面,二是發展環境層面。以地區的比較優勢内涵為基礎,同時也考慮到指标體系的多元性、可比性及實用性,從要素禀賦及發展環境兩個層面構建比較優勢的三級評判指标體系。要素禀賦比較優勢包括了勞動力、資本與能源這三種生産要素,也是可以助推生産過程中實現成本最低的重要影響因素。
生産要素的數量能夠決定相應要素的價格水平,例如勞動力要素越充足,在市場上的價格就相對低廉,較多運用這一生産要素的産業或企業将獲取這一要素的比較優勢。要素禀賦是分析各個地區比較優勢的基礎,屬于相對來說傳統的、靜态的比較優勢理論;
發展環境的比較優勢是指幫助經濟主體能夠順利承接實現高效發展的優勢,具體包括技術投入、基礎設施、對外開放和制度環境這四個方面,考慮到了比較優勢的動态性視角,更适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變化趨勢。發展環境這些條件的變化也是會對于相應的産業以及經濟發展帶來影響,是比較優勢的動态演化。
由此來分析地區的比較優勢,能夠更全面地衡量區域整體的發展優勢條件。第一,在要素禀賦的比較優勢方面,主要是指能源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的相對份額優勢。如果要素相對豐富,則在市場中價格相對來說會降低,也會減少區域相應的生産成本,對産業以及經濟的發展有驅動作用。
因此,要關注到地區在生産要素資源方面的數量與質量,這也是一些學者在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研究中的重點内容。在具體的評判方面,以勞動力、資本、能源三個方面對區域的要素禀賦進行評判,具體指标選擇如下:
(1)針對勞動力要素,主要依據其數量與質量。18周歲至56歲之間人口數量能夠顯示本地區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用來評判區域的勞動力數量;教育水平影響着人力資本能力的提升,衡量本地區勞動力的質量主要依據為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數;同時在勞動力的價格方面,考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勞動力價格越高則成本越高,因此其為逆向指标,計算時選擇要負數進行标準化運算。
(2)針對資本要素,當期人民币存款餘額是各省金融實力的體系,代表着各個區域内的金融資本數量。而固定資本存量衡量着經濟體所掌握的實物資本。通過金融與實物資本結合,能夠全面反映地區的資本情況。
(3)針對能源要素,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原則,并且結合黃河流域九省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區域内焦炭、天然氣和原油的産量來衡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數量,而風電與水電的産量衡量可再生能源的數量,并且将其均換算為萬噸标準煤,以便單位的統一。第二,在發展環境方面。技術的動力、基礎設施的完善、對外開放程度以及制度環境成為重要的衡量指标。具體指标選擇如下:
(1)在技術發展環境層面,按照現階段研究中普遍采取的研究方法,以R&D投入強度、R&D人員數量兩個指标衡量區域技術要素的投入力度,以此來反映各省對于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
(2)在基礎設施方面,采取區域内鐵路、公路、河運交通通航裡程數來全面衡量交通基礎設施,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代表物流的發展狀況,互聯網普及率代表信息技術設施,人均供水量代表着生活基礎設施。市場化指數作為區域業發展條件的測度。
(3)在對外的環境中,進出口總額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代表着外貿依存度,顯示了對外開放的水平。而外資能夠增強各地的優勢,因此将實際利用外資來代表我國的外資使用情況。
(4)制度環境中,完善的制度能夠加強本地産業的競争優勢,對于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作用。借鑒樊綱的市場化指數來衡量地區的企業發展狀況,其中的市場中介組織的發育與法律制度環境能夠衡量法律環境。金融機構的貸款餘額來衡量金融的發展環境,而财政支出與财政收入之比、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為各省的政務環境,分别代表着政府對市場幹預度與政府财力支持。
(二)地區比較優勢評判及結果分析
從整體來看,山東省對于黃河流域其他八省來說有極強的比較優勢,在近十一年來始終位居第一。四川與河南緊随其後,且四川省在二〇一一年後的比較優勢持續穩定在第二位。甘肅省在二〇一四年時超過陝西省,穩步增長。山西與内蒙古在二〇一〇-二〇一八年間差距較小,在近兩年山西省位于内蒙古前列。
具體比較優勢分析在下文中按照要素禀賦與發展環境具體闡述,通過将二者分别評判,對九省區的狀況有更多了解,也能夠幫助在後續分析中提供更多依據。對于黃河流域九省區要素禀賦的優勢,與整體的比較優勢相比有變化。
縱向來看,四川省在近些年的要素禀賦優勢位居第一位,這是由于四川省相對來說,雖然人力資源未達到山東省的豐富程度,但是在崗職工工資低,作為負向變量帶動了整體的要素禀賦優勢。
同時四川省的可再生能源較多,這些因素促使四川省在要素禀賦方面占據較大優勢;山東省的要素禀賦優勢僅次于四川,山東省的勞動力資源充足,為全國人口大省,二〇一七年常住人口破億,接受高等教育人數增長較快,勞動力資源不斷素質提升。
金融資本與固定資本存量相對比較豐富,山東省的原油能源等不可再生資源較為充足;河南省在二〇一〇-二〇二〇年間基本處于第三的位置,金融資本增長較慢,原油與焦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産量相比四川與山東較少;陝西省的要素禀賦優勢相比山西省較高,這是由于陝西省的勞動力質量較高,固定資本存量較多;
甘肅省與内蒙古自治區在要素禀賦優勢方面水平相似,勞動力資源數量整體均不超過2000萬人,内蒙古自治區與甘肅省的金融資本較少,但内蒙古的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山西較為豐富,因此總分較甘肅省靠前;青海省與甯夏回族自治區排名較為靠後,主要是勞動力資源不充足,資本存量相對較少,但是青海省的能源相比甯夏回族自治區豐富,因此甯夏回族自治區比較優勢總體來說較弱。
橫向來看,四川省的要素禀賦比較優勢增長較快,山東、河南、山西與陝西穩步增長,甘肅省在二〇一〇-二〇一七年間處于波動上漲,内蒙古自治區、甘肅省與甯夏自治區要素禀賦優勢提升不明顯。因此四川、山東、河南、陝西這幾省在發展中能夠利用其相應的要素禀賦比較優勢,成為經濟發展的内生動力。
二〇一〇-二〇二〇年間山東省的發展環境仍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這是由于山東省關注創新技術研發投入,基礎設施水平不斷完善,開放程度也較高,擁有海港城市,吸引較多外來遊客,整體的發展環境優勢明顯;
四川省的發展環境優勢在二〇一一年後低于河南省,但也始終位于前列,這是由于河南省雖地處中原地帶,近些年來也重視發展環境各方面的完善,相比于四川提升了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而陝西、甘肅與山西處于平均水平,總體來說發展環境也在不斷改善,有向好的趨勢;
内蒙古自治區、甯夏自治區與青海省位于平均水平以下,主要是深處西部内陸地區,交通等方面的基礎設施相對于山東與河南還存在一些不足,對外開放的程度還有待提升,整體受地理位置影響較大。橫向來看,山東省與河南省的發展環境優勢也在逐漸上升,河南省由于近些年的發展戰略,整體水平整體超過了四川省。
陝西省與甘肅省趨于穩定增長。甯夏回族自治區與青海省呈現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整體來說,下遊的發展環境較好,上遊除了四川省其他省區發展環境水平提升較慢,中遊地區在穩步地發展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