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婚禮司儀,有一句話是必說的,那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以我們現在的理解,就是要表達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的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我願意牽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但實際上這句話你去查曆史的話,它出自詩經背風裡的擊鼓篇,背這個字,就是一個北方的北加一個右耳旁,原本是一個古國名,乃是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五更至此而被封,指的是這個地方的華夏族民歌全句應該是生死契闊,
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契闊的本意就是勤苦,勤勞和艱苦而成說就是指預先約定的話。所以這個意思就是,不論生死離合,我都和你說定了,别時握住你的手,白頭到老此生休。要是光這麼解釋,聽起來好像還是男女間海誓山盟的話,可是如果将擊鼓這篇文章通篇解釋一下,你就會理解這段話,真的跟男女之間的感情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擊鼓這篇古文我們就不讀原文了,太繞口,太長,我們就單來讀一讀他的白話文。
說戰鼓擂的咚咚作響,戰士踴躍操練兵,搶國都漕邑築城牆,讀過從軍奔南方。跟随将軍孫子仲平定他國,陳與宋久久不能把家回,憂心忡忡心兒碎,哪裡停軍把營紮,慌了神兒丢了馬,哪裡尋她哪裡找荒野林下卧芳草。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别時握住你的手,白頭到老此生休。我聲聲歎息今離散,不能相見多悲歎,我聲聲歎息天涯遠,不能信守誓言把家還。這麼一解釋,你就明白了。擊鼓這首詩描寫的是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達了渴望和平的強烈願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他是歌頌戰友之情,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所以可能有激情,但絕對沒有愛情。但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兒吧,哈,就被誤用為山盟海誓,還廣為流傳。不是說這句話,現在不能用在愛情上了,隻是追溯一下它的原意,是不是給人一種重新認識的新鮮體驗呢?那除了這句話,還有一句話實打實的也跟戰争有關,我們也是嘴邊常挂,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我看到一些文章是這麼用的,什麼備戰而不好戰,咱們中國人要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者是在商戰中要強求造勢,威懾競争對手,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等等。看意思呢,好像是講攻心為上,不要動一兵一卒,就要讓對方屈服。那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沒錯,很多後人也直接解讀為孫子主張盡量避免直接戰争,好像感覺孫武還是個和平主義者。其實這句話還是要通篇來看的,它是出自于孫子兵法之謀。攻篇全文的意思是,衡量戰争的取勝,一般原則是。以能使敵國完整無損的降服于我為上策,而攻破敵國,使其殘缺受損,便略遜一籌。所以百戰百勝雖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說這個意思應該是在工程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包括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這句話明顯就是殺氣騰騰地告訴我們怎麼把敵人的城池攻陷談的呢,也是戰争準備的要領和注意事項,沒有攻心為上,不要動一兵一卒就讓對方屈服的意思。實際上,孫子兵法一直以來都是兵書,主張世達必須打,剩下的問題隻不過是怎麼打哈,怎麼可能一味追求和平呢?好,再來,那打仗不是要求不動如松,動若疾風馬有文章就說,帶好兵,那打勝仗最好。這個将領,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有這種堅毅的品格,或者是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我們平時做人,為人處事也要說話算數,言行合一,有契約精神,故而呢,也要求要言必信,是行必果。可是您知道嗎?言必信,行必果,如果你在古代這麼形容對方,對方可不像我們這麼理解,是褒義詞,他不高興不說,反而可能會揍你,因為你侮辱他了。
怎麼回事兒呢?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第13裡子貢和孔子的對話。子貢當時是這麼問孔子的,說老師,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呢?孔子說,我認為第一等人才是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從事外交的人。差一點的人呢,才是宗祖稱孝、鄉黨稱弟的道德楷模兒,更差一些的便是言必信,行必果,吭吭然,小人哉,坑坑就是淺陋固執的狀态,一聽這話,肯定不是誇人的了。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原本是指那些認死理兒,非常的固執淺薄的低檔人物,是被強烈鄙視的人。
所以,擱在古代,你敢拍着胸脯說,哥,你其實很講信用,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那完蛋了,吭吭,然小人哉,對方普砰砰達死你才怪。
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見解!提出寶貴意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